事务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栏目

关于开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第十五期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通知

作者:浏览量:时间:2021-03-12

 

 


 

关于开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第十五期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通知

 

各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本科生党总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根据“新医科”建设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全健康”理念,通过强化创新实践、导向“科研育人”,推进以“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为重点的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工作办公室拟于2021年在全体本科生(含长学制本科阶段学生,下同)中实施第十五期“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并就项目申报等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总体要求

1.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原则,“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项目应是学生(团队)在某个研究方向独立提出的课题,或指导教师科研项目中可由学生(团队)独立进行研究的子课题;项目过程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项目从实际问题出发,选题和设计应目标清晰、目的明确、立论依据充足、技术路线完备、方案合理可行,能体现出原创性、创新性、自主性、探索性(即能较好培养、锻炼学生探究式思维与创新综合能力);学生(团队)富于科研热情及探索精神,具有开展该项目相应的知识、能力储备(即前期基础),并自主完成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等工作。

3.项目设计及内容以学生(团队)自身拟在“大创”中从事与承担的工作为重点,具体实践活动适合本科阶段学生(团队)开展且工作量得当(能够在课余时间及寒暑假中完成);预期成果有可考核性。

 

二、项目类别

1)重点领域项目:着眼国际国内“大健康”问题、学术前沿话题与交叉学科议题,积极关注并回应人群、社会的需求与医卫实际,成果服务于生命科学发展、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救治、医学教育改革等的项目。根据2021年重点领域项目实施指南,需针对以下领域中的某一具体研究切入点开展实施:

①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②环境、气候与健康研究

③全生命周期健康研究,脑科学研究

④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研究

⑤公共卫生人群研究

⑥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应急管理与应急防控(疫)研究

⑦构建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的实践与研究

⑧基础/公共卫生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协同

⑨心身医学、身心健康研究

⑩中西医协同创新研究

食品安全研究

医学史学,医事法学,健康社会学,医疗健康产业研究

医学信息科学,医学人工智能,智慧医学,健康大数据的实践与研究

健康科普、应急知识普及的实践与研究

健康教育,健康生活素养或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的实践与研究

健康人文的实践与研究

2)“医+X”交叉学科项目:聚焦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及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医学新领域,包含但不仅限于数字医学与医学信息技术、智慧医疗、“互联网+”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生物材料科学、叙事医学等医理、医工、医文、医法、医管结合方向的项目。“医+X”交叉学科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工作办公室与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共同组织实施。

3)医学研究项目:各类基础研究(含生物学、基础医学、药学)、临床研究(含临床医学、护理学)、公共卫生研究(含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项目。

4)综合类别项目:各类创造发明、应用研究、人文社科研究、创业训练项目。

其中,重点领域项目、“医+X”交叉学科项目为提前批次申报,未获批的可将该项目作为医学研究项目或综合类别项目,在后续常规批次继续提出申报(相关内容须按常规批次项目要求进行必要的修改)。内容雷同的项目,不能分别从多个项目类别渠道同时进行申报。

 

三、申报条件

(一)参与学生

1.全体项目成员均应为具有本校全日制学籍的本科(阶段)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学有余力。长学制、五年制2017级及以下年级,四年制2018级及以下年级学生(校本部同)可参与本期“大创”项目,项目负责人须由医学院学生担任;2022年本科毕业或进入长学制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在项目团队中不能超过半数、不能担任项目负责人。

2.对于重点领域项目(含同时符合“医+X”交叉学科项目资格的),每项参与学生不超过5人,须由2个或2个以上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每个专业的学生人数不超过3人);其中医学院学生应来自以下不同专业组:

①专业组Ⅰ,医疗类(含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专业各学制);

②专业组Ⅱ,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专业;

③专业组Ⅲ,护理学专业;

④专业组Ⅳ,医学技术类(含医学检验技术、营养学与食品卫生专业);

⑤专业组Ⅴ,生物医学科学专业。

若医学院学生与校本部学生共同组队的,医学院学生人数还应不少于项目总人数的一半。

3.对于“医+X”交叉学科项目,每项参与学生不超过5人,至少要有1名校本部学生参与,医学院学生人数应不少于项目总人数的一半。

4.对于医学研究项目、综合类别项目,每项参与学生须为34人(若有校本部学生参与的,总人数不超过5人、医学院学生不少于3人)。

5.项目团队可以跨班级、年级、学院组成。医学院学生在就读期间,不能同时参与2项医学院的“大创”项目(各年级“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学生,学籍归属医学院)。

(二)指导教师

1.对于重点领域项目(含同时符合“医+X”交叉学科项目资格的),可配备校内(含附属单位)在编或在岗指导教师12名(第一指导教师须来自医学院或附属单位)。指导教师均应具有本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正高级、副高级),若是2名指导教师的,应来自不同学科门类、或医学学科门类下不同一级学科(同时,不能为同一院系中“生物学”一级学科+“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的组合;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以2018年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为准)。

2.对于“医+X”交叉学科项目,应配备医学院(含附属单位)在编或在岗指导教师限1名。指导教师应至少具有本校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已取得博士学位;还可邀请校本部教师担任联合指导教师(每项目至多1名,职称/学历要求同上述)。

3.对于医学研究项目、综合类别项目,应配备校内(含附属单位)在编或在岗指导教师限1名。其中,医学研究项目的指导教师应具有本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正高级、副高级),或具有本校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并已取得博士学位;综合类别项目的指导教师应至少具有本校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已取得博士学位。

4.每名教师(以第一指导教师身份)指导实施的第十五期“大创”项目不能超过2项(以立项结果为准)。

(三)附则

各学院可结合学院特点与学生情况,进一步划定申报细则或要求,报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工作办公室备案。

 

四、申报与评审

(一)总体安排

提前批次(重点领域项目、“医+X”交叉学科项目)申报材料的提交截止日期为202145日(周一),411日(周日)组织立项评审;常规批次(医学研究项目、综合类别项目)申报材料的提交截止日期为2021418日(周日),424日(周六)组织立项评审。

(二)材料提交

1.申报材料包含下列内容:(1)《项目申请书》(见附件1、附件2);(2)与项目内容有关联,符合学术规范、学术诚信要求的综述(以项目为单位、1篇即可);(3)开题答辩PPT。其中,(1)、(2)需提交电子版+纸质版,(3)仅需提交电子版。

2.纸质版材料请以学院为单位统一提交至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工作办公室(医学院院本部东四舍304室),其中《项目申请书》原件须由项目组成员、指导教师、各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工作组在相应栏框亲笔签字盖章或签署意见(电子版在签章处留空即可)。

3.电子版材料请通过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平台”在线系统(http://cxcy.sjtu.edu.cn)填报,并将《项目申请书》、综述、开题答辩PPT三个文档打包为压缩文件(.zip/.rar等),作为附件上传(文件命名为项目/综述名称+负责人姓名+学号.doc/.ppt)。未按时填报或交全材料的项目,不予安排评审。系统使用指南见附件3

系统第一轮开放时间为327日到45日,第二轮开放时间为49日到418日。建议先填写《项目申请书》,在开放时段内将相关内容复制粘贴到系统中。

为了完成线上填报,还需提前收集指导教师相应信息(仅医学院系统),以便导入系统中。请项目组学生于323日前填写表格,链接https://www.wjx.cn/vj/Q7gXA06.aspx,或识别/扫描如下二维码:

(三)评审形式

1.立项评审形式为现场答辩。为继续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每项目限12名项目组成员参加答辩(其中,仅选择以“医+X”交叉学科项目进行申报的,请由医学院和校本部各1名项目组成员参加答辩,以便有针对性地回答评委专家的提问)。

2.答辩以项目为单位进行,先后顺序通过随机方式排定、答辩前另行公布。每个项目先由1名成员(应为医学院成员)结合PPT进行5分钟陈述汇报,之后评委参阅相关材料并对答辩人进行35分钟提问,总时间810分钟左右。评审参考导向标准见附件4

(四)综述撰写与提交要求

1.综述应由项目组成员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署名(以医学院学生为主要撰写者)。

2.综述格式,按任一专业科技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英文SCI收录期刊等)的可发表格式(投稿要求)即可。全文(不含参考文献)字数一般为30005000中文字符或英文单词。

3.综述内请勿出现指导教师(含第二指导教师/联合指导教师)姓名及其所在单位、科、系,项目依托的相关实验室、课题组等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LOGO等)。

4.综述后请注明拟申报项目的名称、负责人姓名与学号;纸质版正反面打印、提交一式四份(提前批次未获批的项目,若修改后重新申报常规批次项目,可无需重复提交纸质版)。

 

(五)答辩PPT制作与提交要求

1.PPT内容应与《项目申请书》相符。

2.PPT中请勿出现指导教师(含第二指导教师/联合指导教师)姓名及其所在单位、科、系,项目依托的相关实验室、课题组等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LOGO等)。

3.PPT以上传至“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平台”中的为准;一经提交、不能更改。

 

五、其他说明

1.本期项目预计202234月间实施中期检查,202211月前完成结题。

2.中期检查前,项目成员变更可为增加成员、减少成员、更换成员;中期检查后,项目成员变更仅可为减少成员(变更后应符合各类项目关于项目负责人、项目总人数、人数比例等要求)。

3.参与项目时长超过项目执行时间2/3的学生,方给予结题证书。项目结题后学分与成绩的登录,参照校、院相关文件执行。

 

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工作办公室联系人:顾锋(63846590×776389)、缪青(shsmuitp@126.com)。

附件: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重点领域项目与“医+X”交叉学科项目申请书(2021年用)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2021年用)

3.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平台”学生使用指南

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评审参考导向标准(2021年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生工作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工作办公室   

202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