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使命,持续深化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创新。立足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要求,积极响应号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将伟大建党精神、沂蒙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力量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以“口颂星火、久续成炬”志愿宣讲团为载体,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引导师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将医学人文精神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实践中落地生根,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精神动力。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党委书记徐袁瑾带队,学院“口颂星火 久续成炬”思政志愿宣讲团师生一行来到江西于都进行系统化思政备课培训。学院党委已于去年,分别在于都县委党校和于都县人民医院挂牌人文教育基地与红色教育基地,本次活动正是一次红色教育、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的有机融合和生动实践。通过红色现场教学筑基、名师专题授课赋能、实战演练打磨的形式,全面提升宣讲团成员的理论素养与表达能力。
红色筑基:重走长征起点 感悟初心使命
师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重温长征精神。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大家整齐列队、敬献花篮、诵读红色家书,感悟家国情怀与理想信念。在九院终身教授周曾同带领下,大家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回荡不息,与历史相呼应,叩击心灵。
在东门渡口旧址,《不忘初心再出发》的专题教学,让大家深入了解百姓献出门板、床板甚至棺木协助红军连夜搭桥的感人故事。斑驳的实物与深情的讲述,再现了军民同心、生死相托的鱼水深情。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通过丰富史料与情景再现,系统回顾长征历程,深刻理解长征精神的伟大意义与时代价值,进一步坚定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

名师赋能:深化思政育人 锻造宣讲队伍
此次活动得到于都县委党校的大力支持,党校常务副校长刘明辉对师生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徐袁瑾书记为宣讲团作动员讲话,她鼓励宣讲团成员要做红色基因的忠实传承者和创新实践者,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在于都学习的机会,用心上好每一堂课,用情讲述每一个故事,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风尚,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声。学院副院长刘剑楠在介绍宣讲团工作时强调,集体思政备课不仅是提升宣讲技能的实践路径,更是深化价值引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通过理论学习铸魂、实践讲评赋能,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医者人文精神深度融合,实现从“入耳”到“入心”的思想浸润,为健康事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周曾同教授用丰富的临床案例,指导大家如何将医学共情、人文关怀融入医疗诊治过程。他认为在对待患者时“多倾听一下、共情一下、安慰一下、排解一下、帮助一下”,可以更好地维护医患关系。他鼓励大家要坚守初心,在新时代新长征路上,学好先辈精神,勇于面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用好在革命老区学习到的精神力量,续写中国口腔医学的交医故事。

口腔外科教研室主任医师马志贵、口腔黏膜病学教研室副主任医师杜观环分享了如何在医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思政映射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者职业精神”融入具体教学过程中,让思政教育转化为可感知、可践行的医疗智慧与人文温度。2024级博士生刘瞻、硕士生巫智涵,围绕“爱国教育与红色党史主题”“爱校荣院与医者风尚主题”,讲述了《孟良崮战役》和《剑胆琴心——邱蔚六院士精神》的生动故事。
周曾同教授、徐袁瑾教授分别进行了点评,希望大家将历史叙事与当下实践结合,将红色精神与医学职业结合,为思政宣讲指明方向,使宣讲有理、有趣、有用。
实践为民:践行医者使命 服务老区群众
当日下午,师生一行前往于都县人民医院。口腔正畸学教研室副主任夏伦果、口腔预防医学教研室副主任医师陶丹英、口腔外科教研室主任医师马志贵、口腔黏膜病学副主任医师杜观环、牙周病学教研室医师周可聪和宣讲团的学生一起,在于都县人民医院进行了口腔义诊。

随后,师生与县人民医院领导、口腔科医护人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座谈。于都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谢起理介绍了医院发展现状。他表示,医院亟须以口腔医学为突破口,引进更高层次的优质医疗资源以实现“医、教、研、管”的跨越式发展。于都县人民医院院长管振华出席座谈,并向交大口腔医学院师生表示,此次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专家的来访,将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指明方向。

本次人文和红色教育基地回访、思政宣讲团集体备课通过“红色筑基-名师赋能-实践为民”的递进式设计,既完成了精品备课,又实现了医疗服务的精准下沉。后续学院将继续组织宣讲团开展相关活动,持续推进与人文和红色教育基地的深度合作,构建红色教育与医学实践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在践行担当中上好“大思政课”。
师生感言:
周曾同教授赋诗两首
红色人文党课感悟 红军首渡于都河, 唱响惊世长征歌。 追随先辈初心志, 誓保江山不变色。 |
贺沪赣交流添篇章 梅江桃江春申江, 红色基因不走样。 人文关怀系纽带, 同铸医魂携手强。 |
2022级口腔医学学术型博士生 邓晓灵
这一次与宣讲团指导老师、团员们一起踏上了于都这片热土,我对长征精神的磅礴与伟大有了切身的感悟。纪念馆内厚重的历史,义诊时患者们的殷切目光,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作为党员医务青年,我们的“新长征”正在脚下。必须将崇高理想淬炼成精湛医术,让赤诚初心兑现为仁心之行,以专业与温度守护每一张健康笑脸。
2023级口腔医学学术型博士生 史敬存
站在贡水河畔,凝视红军长征出发地的纪念碑,我们深切感悟到 “革命理想高于天” 的信仰力量。作为中共党员与医学研究生,我们既需传承先辈 “不怕牺牲、百折不挠” 的长征精神,在科研攻坚中直面实验瓶颈、勇破医学难题;更要牢记党员初心与医者使命,以严谨态度深耕专业,用扎实的医学知识守护生命健康,让红色基因在守护人民福祉的实践中薪火相传。
2025级口腔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袁维妮
于都之行,让我们真切体会到红军长征岁月的艰辛与壮烈。革命先辈坚定的信仰与崇高的精神,深深叩击着我们的心灵,提醒我们要将长征精神转化为未来道路上的坚韧力量。铭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之誓,我们愿以赤诚之心传承星火,以仁术守护生命之光,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2022级口腔医学八年制学生 吴家诚
踏上于都这片革命圣地,在我们心里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此次实践课堂内容丰富有意义,站在长征第一渡旁,滔滔贡水,巍巍石雕,无不诉说着当年红军战士告别乡亲,踏上征途的壮烈故事。周曾同教授和指导老师的思政大课、团员们的志愿宣讲,让我们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作为新时代的医学生,我们要传承革命先辈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