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能力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海南国际医学中心派出国际合作交流部部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张耀鸿博士,参加由中国疾控中心全球公卫中心主办、实验室管理处(国家病原微生物保藏中心/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协办的“中国—东盟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与利用线上桌面演练”,并由张耀鸿博士在演练中担任导调员。

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和泰国等10个国家的72位技术专家在线参与。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健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工作在高度重视生物安全的同时,应充分挖掘利用资源、积极发挥资源在应对新发突发等重大传染性防控和科研工作中的支撑作用。

演练围绕“筹资与可持续运行”“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数字化转型”及“共识机制探讨”四个单元展开,通过情景模拟、互动讨论等形式,提升了参与国的实战能力和合作水平。多位国际专家作为点评嘉宾现场参与讨论。
本次演练不仅是落实《东盟关于加强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的领导人宣言》、推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2-2025)》的具体举措,也是我国在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 IARC)的生物资源领域国际合作框架下,推动构建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病原微生物获取与共享系统(PABS)、充分发挥中国技术支撑作用的具体体现。
通过参与本次国际演练,海南国际医学中心进一步积累了病原微生物资源管理合作经验,加强了与东盟地区各国的专业联系。未来,中心将继续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卫生能力建设,将国际合作与交流纳入“十五五”规划重点,持续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质量与公共卫生水平,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