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当前,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把医学痛点和工程学进行交叉融合,将为医疗器械领域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机遇。医工交叉的关键在于医生和工程技术专家了解相互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这种合作模式将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案。因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推出医疗器械医工创新转化工作坊,课程计划按照Biodesign工作坊的流程,从理论到实践,介绍医疗创新全流程、医疗器械产业趋势、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转化和探索,希冀医生与科学家合作碰撞出火花,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助力。
【课程特色】
1.交叉创新,精准施策
——用Biodesign方法,手把手教你医疗器械创新转化解决真实场景中的挑战和问题。
2.实践教学,团队赋能
——医生、工程师与科学家跨学科团队组建与演练,加速项目落地,促进团队创新和成果产出。
3.互惠共生,协同进化
——强大的行业网络与资源获取,提供建立行业关系和获取资源的机会,有助于学员长远的职业发展和学术交流。
【开课信息】
l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l开班时间:2025年6月(提前两周通知)
l课程学制:两天(每期两天,共三期)
l学习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重庆南路 227 号 )
【课程安排】
l分组破冰
l第一天
主题演讲一: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与思考
主题演讲一:医疗器械创新趋势
Biodesign医工创新方法概论
知识产权的布局
*午餐
需求发现与筛选
小组讨论演练
创意生成与概念验证
寻找解决方案
小组讨论演练
小组汇报
l第一天晚上
技术解决方案对接会
l第二天
医工创新产业的关键点及资金来源
参观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转化医学大楼
【师资介绍】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专家、学科负责人、高校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医疗器械产业专家等。包括:
•顾志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果转化处技术转移中心主任。
•钱大宏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长聘正教授、先进医疗芯片研究所所长;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广慈”双聘教授;上海交大科技金融学院双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医用芯片与医学AI;国家药监局中检院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归口单位专家和IEEE人工智能医疗仪器国际标准组成员;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联盟副理事长;10+年领导研发团队经验,2004年创立芯片公司,2010年被美国上市公司并购;直接投资或通过基金孵化并投资了国内外20多家高科技公司,有丰富的基金投资经验。
•古宏晨-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副院长等;上海交通大学合肥研究院院长,纳米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纳米颗粒材料化学合成、表面修饰与生物医学应用。其核心技术助力4家公司上市成功。
•张小农-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奥芮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材料系,博士后;西安交通大学,本科;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博士。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
发表100余篇医用镁领域学术论文,论文被SCI引用约6000次;
获得80多项国际PCT、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
•程思-医睿星资本创始合伙人;曾就职于金浦健康基金,辉瑞制药肿瘤业务部,强生医疗大外科、骨科及神经外科业务部,天士力资本;主导投资心玮医疗、嘉思特、新眼光、盖睿健康、海思卡尔、艺柏湾、合源医疗、奥芮济等项目;10+年医疗产业及投资经验;擅长医工转化、项目孵化投资、企业发展战略及资本路径规划;参与组织编写《医疗科技创新与创业》《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2021)》。
•医学专家待定。
【招生对象】
高校科研院所的科学家、医生、工程技术专家、医疗企业技术专家,投资人等。
【费用标准】
学费:8999 元/人(含在读期间教材讲义费、课间茶点、餐费、教学管理服务费用、开学典礼与结业典礼开班费用,不含班级活动费用和游学费用,住宿自理)
【缴费账户】
账户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银行
账号:1001253709026403462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上海市瑞金二路支行
(转账请注明:医疗器械医工创新转化工作坊+姓名)
【证书颁发】
修满规定课程并通过审核者,将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颁发统一印制的结业证书,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发放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
【报名流程】
填写报名表→ 评估审核 → 面谈/电话访谈 →规定时间内缴纳学费→等待开学通知
【报名咨询】
入学审核:王老师 13636408303(可加微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2025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