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抵挡不了青少年探索科学的热情。6月28日至30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迎来了30位来自全市各中小学的优秀青少年学员,参加2025年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训练营(生物医药方向)活动。本次活动的学员由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学院招募,药物学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系(药学AI系)暨上海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药物设计”青少年创新实验室精心策划了系列科学实践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动手实验、情景演绎与AI实操等多种形式,带领青少年深入探索生物医药的奥秘与前沿科技应用,亲身感受科学探究的无限乐趣。医学院团委书记游佳琳、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晓波、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暨药学AI系主任张健教授参加了开营仪式并致辞。

整个训练营的课程以模块化设计,围绕“生物医药”主题,理论和实践交融,解锁药物研发核心知识,设置了”基础认知构建、前沿科技初探、剂型与递送揭秘、创意科普点亮科学热情模块、安全用药“等教学模块,由药学AI系骨干教师主讲。
基础认知构建模块, 刘坚华老师以趣味答题和情景表演,生动阐释药物定义及中西药学发展脉络;杨若林老师引导学员通过品尝“大山楂丸”,体验中药的“四气五味”与炮制智慧;李明阳老师则揭开了人体免疫系统与体外健康监测设备的秘密。


前沿科技初探模块, 郑振老师将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比作“锁钥密码”,学员通过实验理解分子精准识别原理,并了解AI如何加速基于此模型的新药研发。黄建湘、李睿、杨秀岩三位老师组成的“AI方阵”,带领学员进入人工智能的世界——从预测生物大分子结构,到AI在药物分子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再到利用分子软件亲手构建和可视化分析药物分子,深刻体会AI如何重塑新药研发流程。
剂型与递送揭秘模块, 陈聪颖老师指导“神奇的胶囊”实验,学员亲手验证肠溶胶囊的靶向释放原理及不同大小分子在消化道的吸收差异。在何伟娜老师的“神奇的纳米药物”课程中,学员在“溶解PK赛”、“纳米小船人体历险”等沉浸式实验中,惊叹于纳米尺度下材料性能的颠覆性变化——溶解加速、精准递药、自清洁特性,并化身“纳米特工”设计智能导航系统。




创意科普点亮科学热情模块,何伟娜与刘坚华老师“脑洞大开”,共同策划奇幻科普微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之胶体妙用》。老师和学员们共同化身流落海外的国宝,运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聚沉和光散射等科学原理突破重重阻碍,最终回归祖国。这部充满创意的短剧引发全场欢笑,让科学知识和爱国情怀在沉浸式体验中深植学员们的心中。
安全用药模块,姚莉韵等老师围绕 “吃药不自由” 主题,采用自编小品、互动问答与讲座结合的形式,生动普及用药安全基本原则,指导学员掌握合理用药,有效纠正常见误区。


为期三天的训练营,从参访交大医学院院史馆感悟医学传承,到在专业实验室亲手操作前沿实验,再到机房体验AI药物设计工具,学员们经历了一场集科学性、趣味性、前瞻性于一体的生物医药探索之旅。这场融合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夏令营,已在学员们心中点燃了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星火。结营仪式上,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创新发展中心主任杨敏、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童雪梅教授、药学AI系主任张健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药学AI系暨上海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药物设计青少年创新实验室将持续打造此类高质量课程体系,激发青少年对医学与科学的热爱,为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播撒种子、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