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杏坛”第三讲——施一公《我的科学生涯》
2012-03-19 浏览( 来源:院长办公室 
 撰稿:
 摄影:

  甲子大庆特邀报告——博极医源 共勉杏坛

第三讲

 

  时 间:2012 年3 月29 日上午10:00

  地 点:新教学楼112报告厅

  题 目:我的科学生涯

  主讲人:施一公  教授 

  简  介:

    施一公教授1967 年5 月生于河南郑州,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入选首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

  施一公1995 年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8 年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曾是该系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及终身讲席教授。他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迄今发表权威学术论文及综述文章120 余篇,SCI 被引用超过13000 次,其中作为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于国际公认的顶尖学术期刊《自然》15 篇,《科学》5 篇,《细胞》13 篇,其抗癌药物的专利已进入临床试验。2003 年获得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科学家。2009 年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fellow)。2010 年获得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2008 年,施一公辞去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讲席教授职位,婉拒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所研究员的邀请,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在短短三年间,他领导的清华实验室取得重要突破,2009 年以来作为通讯作者已发表9 篇于《自然》、《科学》、和《细胞》,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结构生物学实验室之一。同时,施一公积极引进世界一流人才,过去三年从海外招聘优秀科学家50 余人,建立各自的独立实验室,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教授队伍的规模和总体水平大大提高。同时,他积极推动人事制度改革、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学生培养及教学的改革。施一公教授还在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引进战略等方面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欢迎广大师生前往聆听。    

 

点击下载pdf:[attachment]d8e38c1b[/attachment]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