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读书会:帝国的肖像
2018-08-14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关于主题

  本次读书会以“帝国的肖像”为主题,通过探讨地图的历史来考察人类的历史,在地图中一窥国家乃至世界的整体面貌。地图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文字尚未出现,地图就已映入人类的视野。地图曾是精美的艺术和昂贵的奢侈品,它的历史几乎就是人类的历史。几千年来,人类以非常多元的模式来绘制地图、展现和认知地图,并用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它既是国家与权力的象征,也是一个充满风景和智慧的宝库。

  从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欧洲的制图家及其作品证明了科学与艺术之间固有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在晚明的地图绘制中再次上演,耶稣会士与明朝精英们在地图的尺幅空间中展现出他们优雅的策略和对地图图像的传奇演绎。

  关于嘉宾

  郭亮,文学博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西方视觉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以及中外艺术交流的学术研究,其研究成果屡见于国内外重要的专业期刊。近几年的研究重点在欧洲16—17世纪时期与中国明代的科学艺术交流,入选并参加2012年第33届、2106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的发言。专著《十七世纪欧洲与晚明地图交流》于2015年获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课题《晚明以来的海图与疆域策略考述》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主要译作有《佛像的仪式》《艺术的科学:西方艺术中从布鲁内莱斯基到修拉的光学主题》,已发表艺术史论文有《优雅的策略——晚明时期耶稣会地图集与明代士大夫》《疆域的轮廓——佛兰芒地图学派与晚明舆图交流初考》《科学、舆图与文人印象——万历二十八年后的耶稣会士图像及其影响》《观赏与策略——巴洛克时期荷兰绘画中暗盒的使用》《维米尔家世考疑》等数十篇。

  鲍静静,商务印书馆副编审,本书责编。

  关于书目

  本书以17世纪耶稣会士来华传教为历史背景,描述了晚明时期,欧洲与中国地图的渊源与演变。中国与欧洲地图交流始于晚明,耶稣会士在传教时意外发现晚明士人热衷于了解欧洲的《世界地图》。传教士们试图学习中国地图的绘制方法来绘制世界地图,而中国的学者们自此也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域外的广阔世界。他们在自己的著作中将这些西方地图摹刻下来,一来一往,交流的印记深藏在地图微观的痕迹中。尺幅之间,展现出他们优雅的策略和对地图图像的传奇演绎。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