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宪友教授做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述《显微外科精神:以创新基因赋能医学新生代》
2025-03-25 浏览( 来源: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 
 撰稿:温依诺
 摄影:孔恩言、陈张懿韬

3月19日,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郑宪友教授走进上院100教室,为医学生们带来了一场《显微外科精神:以创新基因赋能医学新生代》的精彩课程。郑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卓越的临床实践,深刻阐述了显微外科领域的创新意识与传承精神,启迪学子们在医学道路上坚持不懈、追求卓越。

传承与创新:显微外科发展历程的深刻洞察

课程伊始,郑宪友教授以显微外科发展历程中的重大里程碑事件为切入点,详实而生动地回溯了近八十年来显微外科重建技术从萌芽到繁荣的非凡历程。从1958年断腕再植手术的首创实践,到拇指断离再植技术的突破,再到多种组织移植技术及穿支皮瓣新技术的问世,郑教授娓娓道来,描绘出显微外科技术跨越发展的恢弘画卷。他强调,正是无数代显微外科工作者在技术探索中的勇毅求索,才铸就了今日医学的卓越成就。他着重强调,创新在医学领域处于核心地位,正是创新驱动着显微外科从最初的断肢修复,发展出如今更为精密、先进的修复技术,为复杂病例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给众多患者带来希望。

显微外科精神的传承:五大核心要义

在课程的核心部分,郑宪友教授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对显微外科精神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释。他提出,优秀显微外科工作者应当秉持“五种精神”——首创精神、仁爱精神、科学精神、协作精神与人梯精神。这些精神不仅是医者个人成长的价值坐标,更是引领显微外科技术持续创新与发展的思想基石。他进一步指出,医学的本质在于服务社会和回馈人类健康,显微外科作为医学前沿的象征,更需要工作者具备攀登医学高峰的决心与挑战高风险手术的勇气。同时,郑教授分享了通过TCPT和虚拟仿真等前沿教学技术,赋予医学教育全新活力的实践经验。这些技术不仅增强了教学互动性,更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创新研究成果:断指再植的前沿突破

在课程的收尾阶段,郑宪友教授从“保”“仿”“修复”三个维度,全面介绍了断指再植技术领域的最新创新研究成果。他通过深入剖析危险因素,精准掌握断指再植成活率,并结合数据分析创建预测模型,大幅提升研究效率与临床成功率。此外,他还详细讲解了高速摄像系统在断指再植评价中的应用,展示了如何借助先进科技助力显微外科治疗模式的革新。郑教授以其严谨的科研态度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鼓励青年学子积极投身显微外科技术研究,坚守医者初心,以科技创新造福患者。这些深刻的学术分享,既拓展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也增强了其投身医学研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互动交流:思想碰撞激发学术灵感

互动环节中,学子们围绕“断指再植领域的研究挑战”“显微外科技术推广与普及”等问题踊跃提问,郑教授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专业且详尽的解答,课程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此次课程不仅为学生们带来了深厚而系统的显微外科知识,更点燃了他们对该领域探索与创新的无限热情,激励着新生代医者勇攀医学高峰,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奋进。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