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联合班导师活动圆满举办
2019-09-29 浏览( 来源: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 
 撰稿:李雨灵
 摄影:韦怡宁

9月26日周四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6级临床八年制联合班导师活动“医技之长”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于新教401顺利开展。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同学在辅导员葛赟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开展了本次活动,并邀请17级和18级同学参加。活动邀请了新华医院李茂岚老师、第九人民医院昝涛老师、第一人民医院林健老师,希望通过三位特邀班导师以及代表同学的分享,让大家真切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医学科技进步,激励同学们成就自己的“医”技之长,为祖国医学事业添砖加瓦。

活动一开始,首先由临八六班曾志童同学从器官功能替代治疗、核医学、微创外科、3D打印和精准医学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医学技术发展概况。从建国初期简单落后的医疗技术,飞速发展为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医疗,“中国速度”令人惊叹。接着在自由展示环节,高大钧,林成杰等同学分享了头皮冷却术,免疫检查点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前沿医学技术,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

给同学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三位特邀导师针对各自领域中尖端医学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影响与应用的演讲。

李茂岚导师为大家介绍了腹腔镜近三十年的发展。腹腔镜技术于1987年开始在世界大力推广,1991年引入中国。现如今与AI导航技术的结合,让腹腔镜技术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但其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局限性,也在提醒着我们要客观地看待它的利与弊。昝涛导师则分享了他所在的团队开创的干细胞“自体组织全脸面预构技术”。其中包含的结合干细胞移植构建复合组织,皮肤再生血管预构技术等开创了国际先河,超越了老外发明的异体颜面移植,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模式”。紧接着,林健导师分析了人工智能在中国“智能医疗”中所扮演的角色。当下AI不仅可以在影像学、病理学诊断的速度上超越医生,还在智能随访、智能康复、智能医学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林老师同时也提到,作为无“人情味”的机器,AI永远不能完全替代医生。

从三位导师精彩的演讲中,同学们感受到,70年以来,在医学技术方面,我们国家已经从建国初期的学习者,追赶者,成为创造者,乃至领先者。之后,大家也踊跃向导师提问,就前沿医学技术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最后,陈心如同学作为主持人总结发言,本次班导师活动也到此圆满结束。

回首过往,岁月峥嵘;展望未来,信心满怀。我们新一代青年人也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投身祖国建设,为“健康中国”的复兴梦赓续奋进。通过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同学们更加坚定了心中的医学梦,更加努力勤勉,立志用自己的“医技之长”来报效祖国!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