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510/x_dc95080667.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510/x_6585080696.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510/x_dc95080667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510/x_6585080696_s.jpg 1 2
2015-10-15 浏览( 来源:闵行综合办 
 撰稿:阎羽欣
 摄影:蒋吉璇
 

  10月14日下午,第十三期“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在交大闵行校区伍威权堂顺利举行。附属仁济医院文明办主任、国家一级人力资源师袁蕙芸老师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为到场同学深入阐述了癌症方面的人文关怀。

  袁老师首先讲述了三个医疗案例,引发同学们对于医疗救治过程中人文问题的思索。之后概述了医学人文关怀的内涵,并针对癌症人文关怀展开深入讲解。她指出,癌症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并通过数据分析展示了中国癌症现状:每分钟有6人被确诊癌症,每天约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并且死亡率都较高。袁老师对发病率较高的五种癌症进行了详细介绍,使同学们对于癌症的认识变得更加清晰准确。

  接下来,袁老师开始讲述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从疾病、精神状态、社会交往、经济状况等方面剖析了他们的想法与顾虑。她建议患者家属不仅要照料患者的日常生活,还要在精神上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她通过若干真实病例向同学们证明,乐观向上的心态有助于战胜疾病,而悲观萎靡的态度则不利于病情好转。同学们了解到病患及其家属心态变化的过程,意识到医生的双重责任——治愈疾病和抚慰心灵。

  随后,讲座进入对“如何给予癌症患者人文关怀”这一问题的分析。袁老师认为,诊断的告知要遵循“带着信心与希望告知”的原则,追求委婉的真实与语言的艺术;在患者可能面临“人财两空”的情况时,医生要参与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帮助病患节省费用。她又依次从理论基础、目标、特点、团队组成等方面介绍了针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项目,呼吁医生消除把病人分为“有治疗价值”和“无治疗价值”的习惯,为每一位病人提供爱心关怀。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临终关怀”这一新兴服务,受益匪浅。

  最后,袁老师提出:生命是一种偶然的机遇,而死亡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临终前的尊严与优雅,坦然从容面对死亡也是一种积极的生命态度。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提出“医生在患者离世时如何调整自身心态”,“在医疗中如何面对道德底线和自我保护的两难问题”等问题,袁老师对这些问题也一一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讲座在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结束。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生命的理解与认识得到升华,学习到关怀患者的技巧与途径。“医生,有时去治愈,往往去缓解,总是去安慰。”相信未来的白衣天使将肩负着守护生命的责任,怀揣仁爱慈悲之心,在行医之路上矢志不移的前行。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