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直通车”留住跨界顶尖人才
2018-01-08 浏览( 来源:健康报 
 撰稿:杨静
 摄影:

  对留美归来的刘尽尧来说,2017年12月27日有两件喜事:第一,他回国效力的上海交大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正式运行;第二,基于该平台,他搭上了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医学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直通车”,晋升正高级职称。他感叹自己“只用了两个月,就做到了过去两年都做不到的事”。

  刘尽尧之所以能够登上晋升“直通车”,缘于上海交大医学院成为上海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和“人才30条”相关人事行政权下放政策的首家高校试点单位。打破年限和专业壁垒,让用人单位对人才评价也能“说了算”。上海此轮改革直指“放权松绑、释放活力”,也让医院吸引拔尖科研人员,加快临床研究的开展与转化有了底气。

  1983年出生的刘尽尧,自2013年从上海交大博士毕业后,先后在杜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直到2017年10月加盟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他的专业是化学方向,在上海交大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汇聚了一批非医学专业科研人员,很多人都是在海外高水平大学接受过科研训练的海归。此前,这类交叉学科领域的医院专职科研人员,在医学职称申报的路径和条件上,往往会遭遇所学专业和学科的困惑。

  “这造成这些拔尖专职科研人员更愿意去科研院所。”交大医学院人事处处长牟姗告诉记者,医院跨学科研究越来越需要交叉人才,包括化学、生物、基因工程等领域的研究者。这类拔尖人才也渴望来医院,因为医院有大量病人,有利于他们将研究与临床结合。

  经上海市人社局、卫生计生委批准,上海交大医学院成为该市首家试点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审的高校,组建了上海交大医学院医学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不久前的首场“高评会”共有66位申请者参评,刘尽尧就是其中之一。

  上海交大医学院还将“高评会”与该校破格聘任政策相衔接,将附属医院的优秀青年科研人才纳入破格晋升通道,并且为海外回国人员建立绿色通道。刘尽尧作为海外引进人才,根据医学院的人才政策,职称评审可走绿色通道,当年即可参评正高级职称。

  记者了解到,在上海的各家医院里,此类专职科研人员约占医生总数的5%~10%,他们正与医生密集开展转化医学前沿研究。交大医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举措尊重了医学发展的时代规律,有利于畅通一批高水平临床科研人员的晋升通道,更有利于学科交叉整合,为推动临床研究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原文链接:http://szb.jkb.com.cn/jkbpaper/html/2018-01/08/content_204337.htm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