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直通车”留住跨界顶尖人才
2018-01-08 浏览( 来源:健康报 
 撰稿:杨静
 摄影:

  对留美归来的刘尽尧来说,2017年12月27日有两件喜事:第一,他回国效力的上海交大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正式运行;第二,基于该平台,他搭上了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医学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直通车”,晋升正高级职称。他感叹自己“只用了两个月,就做到了过去两年都做不到的事”。

  刘尽尧之所以能够登上晋升“直通车”,缘于上海交大医学院成为上海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和“人才30条”相关人事行政权下放政策的首家高校试点单位。打破年限和专业壁垒,让用人单位对人才评价也能“说了算”。上海此轮改革直指“放权松绑、释放活力”,也让医院吸引拔尖科研人员,加快临床研究的开展与转化有了底气。

  1983年出生的刘尽尧,自2013年从上海交大博士毕业后,先后在杜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直到2017年10月加盟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他的专业是化学方向,在上海交大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汇聚了一批非医学专业科研人员,很多人都是在海外高水平大学接受过科研训练的海归。此前,这类交叉学科领域的医院专职科研人员,在医学职称申报的路径和条件上,往往会遭遇所学专业和学科的困惑。

  “这造成这些拔尖专职科研人员更愿意去科研院所。”交大医学院人事处处长牟姗告诉记者,医院跨学科研究越来越需要交叉人才,包括化学、生物、基因工程等领域的研究者。这类拔尖人才也渴望来医院,因为医院有大量病人,有利于他们将研究与临床结合。

  经上海市人社局、卫生计生委批准,上海交大医学院成为该市首家试点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审的高校,组建了上海交大医学院医学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不久前的首场“高评会”共有66位申请者参评,刘尽尧就是其中之一。

  上海交大医学院还将“高评会”与该校破格聘任政策相衔接,将附属医院的优秀青年科研人才纳入破格晋升通道,并且为海外回国人员建立绿色通道。刘尽尧作为海外引进人才,根据医学院的人才政策,职称评审可走绿色通道,当年即可参评正高级职称。

  记者了解到,在上海的各家医院里,此类专职科研人员约占医生总数的5%~10%,他们正与医生密集开展转化医学前沿研究。交大医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举措尊重了医学发展的时代规律,有利于畅通一批高水平临床科研人员的晋升通道,更有利于学科交叉整合,为推动临床研究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原文链接:http://szb.jkb.com.cn/jkbpaper/html/2018-01/08/content_204337.htm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