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交大医学院率先试点职称自主评审 助优秀专才脱颖而出
2017-12-28 浏览( 来源:中国新闻网 
 撰稿:陈静
 摄影:叶佳琪

  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27日电 (记者 陈静) 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内进行了一场“医学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会”。

  当日的一位参评者——刘尽尧是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分子医学研究所今年新从海外引进的人才,从事化学材料药物转化医学研究。这是个前沿科学领域,其所研究的药物输送材料将在肿瘤治疗上,减少药物对健康细胞的侵害。此前,他主攻化学专业,曾在杜克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士后,并无医学背景。

  长期以来,医学科研需要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产出的成果才能转化;据透露,目前,在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专职科研人员数占医生总数的一成。而以往,像刘尽尧这类交叉学科领域的医院专职科研人员,在医学职称申报的路径和条件上,往往会遭遇所学专业和学科的困惑。

  医学院的评审打破了单一学科限制,更符合临床研究多学科交叉兼容的需求。交大学院人事处负责人牟姗表示,将医学科学研究系列职称纳入医学院评审后,学校将自主评审与破格聘任政策相衔接,将附属医院的优秀青年科研人才纳入破格晋升通道;并为海外回国人才建立绿色通道。这些举措都有利于促进优秀青年科研人才脱颖而出。根据医学院的政策,刘尽尧等回国科研人员职称评审可走绿色通道,当年就可参评高级职称。

  刘尽尧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政府出台支持青年人才回国发展,回祖国开创事业成为不少海外学子的首要选择,但职称晋级也是他们关注的问题。对自己回国第一年就可以参评高级职称,刘尽尧表示非常幸运。他认为,医学院的一体化评审更有利于学科交叉整合,有利于激励海外人才回国开展科研。

  近年来,上海交大医学院重点加强临床研究队伍建设,依托附属医院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例如上海市精准医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等。牟姗表示,在交大医学院试行医学科学研究系列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有利于畅通一批高水平临床科研人员的晋升通道,从而促进临床科研的发展,也有利于鼓励学科交叉整合发展。

  国家相关部门已下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以及上海“人才30条”亦已出台,对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的人才评价机制提出要求。 牟姗指出,在医学院内进行的自主评审,将依照高标准,有利于高水平的人才流动,缩短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周期,并有利于海外引进人才的成长。牟姗认为,医学院的一体化评审更有利于学科交叉整合,推动临床研究的开展,为医学研究成果转化提供人才保障。

  据悉,交大医学院组建了首届医学科学研究系列高评委及专家库,成员包括中科院、复旦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华师大的专家,以及医学院系统的部分院士及高层次专家。首次评审会上,共有66位申请者参评,其中申报研究员25名,副研究员41名。根据随机抽选结果,有22名评审专家到会开展评审。

 

  原文链接:http://www.sh.chinanews.com/yljk/2017-12-27/33464.s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