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11/x_c5a5080779.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11/x_c5a5080792.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11/x_c5a5080712.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11/x_c5a5080779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11/x_c5a5080792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11/x_c5a5080712.jpg 1 2 3
2017-11-29 浏览( 来源:上观新闻 
 撰稿:徐瑞哲
 摄影:
 

  每个人酒量差距为什么那么大?瑞金医院检验科陆一一医生用一部插入影视动漫形象的科普文告诉你答案。

  崴了脚小毛小病真的无所谓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生们则制作出视频传授肿前肿后处置要诀。

  从医生到医学生,他们中也有科普高手、科普佳作。从今年10月开放报名端口以来,仅仅1个多月,包括华西医学院在内的本地外地医学院和附属名院,就发来健康类科普文章、摄影、演讲、视频以及健康项目申报书等113份作品。这下子,沪上这项2017年健康传播创意大赛火了一把。

  关于喝酒方面的“基因决定论”,陆一一把放大镜放在了名为“ALDH2”的基因上,把饮酒者划分为千杯不醉型、低唱浅酌型、不胜杯杓型。“若父母提供的两条ALDH2基因均为野生型(千杯不醉型),这类人的解酒能力最强。根据概率统计,我国人口中有61%的人属于这种类型基因。”陆医生继续解释,“若父母提供的两条ALDH2基因中有一条突变,这种情况称为杂合型(低唱浅酌型),这类人的解酒能力就低于野生型。”就程度而言,其解酒能力只能达到“野生型”的30%——这类人在国人中占32%。

  那么还有7%的人呢?“若父母提供的两条ALDH2基因都发生突变,这种情况称为纯合突变型(不胜杯杓型),这类人的解酒能力最差,只有“野生型”的5%到7%。因此,这位检验科医师提醒,喜欢喝酒的人对于美酒的牌子是如数家珍,对酒精基因可能并没有多少了解,但在这个预防医学的新时代,了解自己酒精基因的状况将会慢慢成为一个时尚潮流。“知道基因信息的我们,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饮酒习惯和生活习惯。”

  比起网文风格的科普图文,视频类作品也很红。陈姝安、吴非合作的《别说崴脚无所谓》(本文自带),用手绘动画的形式,将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的脚踝扭伤急救过程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来。其实,崴脚的“肿胀期”和“消肿期”处置完全不同,需要“先冷后热”——比如,肿胀期应当做到“RICE(英文“米饭”的4个首字母)”,即: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足部。

  为此,两人创作琅琅上口的自编口诀“肿前冰包脚、肿消热药高”,帮助观者记忆,并在生活中能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处理崴脚。作者表示,“崴脚”现象高发,但许多人因为缺乏重视,忽略相应处理或使用偏方,都可能造成延迟康复和二次损伤。

  从《“童真言性”——儿童性教育推广》,《“龙猫药师”漫话儿童用药安全》到《袋鼠妈妈养成记!》,从 《节气中医药膳》、《远离肥胖,呵护肾健康》到《“大姨妈”相处指南》,从《您的孩子“多动症”了吗?》、《让您远离儿童烫伤误区》到《癌症与“不高兴”》,这一批健康科普作品28日分获各等奖项,并得到荣誉激励。承办方上海交大公共卫生学院和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希望持续办赛,逐渐推向全国,提升从医者科普意识和能力,更好服务公共卫生和大众健康。

  【新闻链接】关于酒精基因,陆一一问答

  Q1:经常喝酒真的能练出酒量吗?

  A1:既然基因决定酒量,那么酒友们念叨的“把酒量练出来”有没有可能呢?后天因素的影响,比如经常喝酒,身体适应酒精的能力势必增强,也就是所谓的酒量变好。

  但基因因素就好比武侠小说中练武者的根骨,根骨好的纯合子基因人群,通过后天因素影响,可以达到更好地分解乙醛的能力。而根骨不好的纯合突变型基因人群,酒量得到提升的潜力就十分有限。

  Q2:“脸红正喝得”真的喝得吗?

  A2:这是一个误区———有人在酒桌上经常说‘喝酒上脸最能喝’,或者说‘脸红正喝得’,这其实完全说反了。纯合突变型的人才是喝酒容易上脸的人,因为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身上皮肤潮红等现象。这类人由于乙醛在体内迅速累积而迟迟不能代谢,与酒后面不改色的人相比,乙醛在体内停留时间较久,毒性作用更大。因此,建议喝酒容易上脸的人尽量少喝酒。

  Q3:为什么白种人的酒量比黄种人大?

  A3:基因存在种族差异,白种人的乙醛脱氢酶变异几率很小,因此他们对大部分酒精都能顺利代谢,而黄种人则恰恰相反。

 

  原文链接:

  http://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72394&time=1511869305025&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