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11/x_4235080780.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11/x_4235080727.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11/x_4235080780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11/x_4235080727_s.jpg 1 2
2017-11-29 浏览( 来源:文汇 
 撰稿:唐闻佳
 摄影:叶佳琪
 

  谈肿瘤不谈精准治疗,似乎落伍了,但从现有进展看,精准治疗肿瘤并非胜利在望,而是任重道远。专家称,对精准医学不能盲目乐观,下一步推进的路上要注重临床研究,“精准医学最后一公里在医院”。今天(28日)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技创新与健康促进高峰论坛上,院士们共论肿瘤防治与前沿进展等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肿瘤已成为危害全球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在主旨报告中援引今年9月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发布的癌症最新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确诊的癌症病例数、癌症死亡人数以及癌症病例死亡人数比率都在不断增加。我国的肿瘤防控形势同样严峻,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其中肺癌仍是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第一位,已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消化道癌症是我国居民发病和死亡的主要负担。

  精准医学用于肿瘤诊治是一大趋势。简言之,即根据患者的临床研究和人群队列信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生物学技术、分子影像和生物信息技术等,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制定个性化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

  不过,对精准医学不能盲目乐观。王红阳院士谈到,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没有完全破译生命的密码,被誉为“基因组暗物质”的非编码序列的发现也未获完全破译,精准靶向治疗遭遇复杂网络调控等挑战。近年还有国外学者直陈,“精准肿瘤治疗的前景不容乐观”,精准肿瘤治疗策略尚未使大多数肿瘤病人获益。

  这个论断并非空穴来风,几个国际大型临床试验显示:经基因测序等分析,约有30%-50%的病人能找到可以解释肿瘤恶变的相关突变,但遗憾的是,这其中仅3%-13%的病人能找到精准的药物,而即使用上了配对的药物,也只有小部分病人有效,最后受益的病人仅占所有病人的1.5%。

  此外,精准治疗还伴有明显的副作用和昂贵的治疗费用,非一般人所能承担。就在本月,一篇最新发表的研究就提到部分新型肿瘤疗法的“黑暗面”,该研究发现,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癌症小鼠模型中,PD-1抗体免疫疗法不但没有发挥抗癌作用,还促进了肿瘤进展。

  “精准诊疗是医学科技发展的方向,是临床逐渐接近的理想目标。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要正视很多问题与挑战。”王红阳院士谈到,肿瘤的高度异质性决定了肿瘤精准诊疗任重道远,细胞命运的复杂性决定了靶向治疗的艰巨性,当然,新技术、新策略的出现决定了肿瘤精准诊疗的可行性。

  近年来,新型肿瘤检测、治疗方法发展迅猛。比如液体活检,这是目前最具潜力的肿瘤无创诊断和实时疗效检测手段。去年8月到今年7月,美国药监局就批准了9项新的抗癌疗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免疫疗法、CDK4/6抑制剂、多激酶抑制剂、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小分子抑制剂等肿瘤精准治疗方案每每有新进展,总能引起学术界与产业界的轰动。

  在专家看来,认识到肿瘤的复杂性,下一步要努力把组学大数据变为临床大数据,把单靶点治疗变为多靶点治疗,把分子分型的基础研究变为基于分型的临床序贯治疗,把单一、定式的精准变为适应变量改变的动态精准等。

  “很关键的一点是注重推进临床研究,精准医学研究的最后一公里在医院。”王红阳院士称,临床研究是以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和病因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要研究基地,由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实施的科学研究活动。这其中一条基本特征是围绕临床问题开展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最终造福患者。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还就耐药挑战、老龄化问题、肿瘤与环境因素等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与挑战带来主旨报告。院士们的共识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还有大量科学问题需要列入科研人员的研究目录,高校、科研院所的卫生领域研究者是“健康中国”推进中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不可缺席。

 

 原文链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shenghuo/20171128/67011.html?timestamp=151191976856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