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中国医学专家研究生物被膜形成机制:或为解决抗生素耐药提供新思路
2017-11-14 浏览( 来源:中新网上海 
 撰稿:陈静
 摄影:

  记者13日获悉,国际知名期刊ELIFE杂志新近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血液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蒙国宇团队的最新生物被膜研究论文“Structural basis of host recognition and biofilm formation by Salmonella Saf pili”。论文报道了沙门氏菌非典型菌毛Saf介导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文章对生物被膜形成机理的阐述,或为解决抗生素耐药提供了新的思路。

  细菌生物被膜是菌体为适应环境,粘附于物体或者人体组织表面,通过分泌大量的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胞外基质将自身包裹在其中而形成的聚集膜样物。生物被膜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比如导致牙菌斑的形成以及植入式医疗器械的感染。相比较于单个的浮游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会对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系统产生更强的抵抗,使感染慢性化和反复化,导致严重的临床问题。因此,生物被膜形成机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

  蒙国宇团队长期致力于血液病和病原菌感染结构生物学研究。在生物被膜研究中,该团队2011在国际顶级期刊The EMBO Journal(《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就首次提出病原菌毒力蛋白Hap粘附素介导细胞间聚合,导致微小菌落及生物被膜形成的模型。

  此次,研究团队聚焦到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杀手”沙门氏菌,该菌是导致大规模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研究主角Saf菌毛特异性表达于大多数临床致病的沙门氏菌表面,由一个顶端SafD亚基连接多个SafA亚基组成。研究发现,Saf菌毛具有多粘附(poly-adhesive activity)和自聚(self-associating activity)能力。为理解Saf菌毛作用机制,研究人员通过结构生物学手段,获得单个SafD以及三个连续亚基SafDAA的高分辨率蛋白结构。通过分析SafDAA蛋白晶胞结构,大胆提出Saf菌毛可以通过首尾相连“握手式”寡聚来介导生物被膜形成的假说模型。研究人员利用生物物理学手段和细胞功能实验,多角度印证了这一模型。该研究结合之前的发现,证明细菌通过胞间粘附分子寡聚促进生物被膜形成是一种普遍现象。研究人员还发现链接菌毛各个亚基间的脯氨酸(Pro20)通过其特异的顺-反式转换来改变蛋白的构象,从而影响生物被膜的形成。值得一提的是,脯氨酸在其他类型菌毛亚基间链接中高度保守。

  这项基础研究工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一是为沙门氏菌防治(如疫苗和抗体研制)提供精细的靶点蛋白结构视野。二是文章对生物被膜形成机理的阐述,为当今全球抗生素耐药加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抑制细菌寡聚(不以杀死细菌为目的)的崭新思路。

  蒙国宇课题组的博士生曾龙辉、硕士生张丽和博士后王鹏然为文章的并列第一作者。蒙国宇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教委基金等项目以及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28619#listing

 

  原文链接:http://www.sh.chinanews.com/yljk/2017-11-13/31441.shtml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