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戴尅戎院士:3D打印技术带领医学发展站上新“风口”
2017-05-17 浏览( 来源:上观新闻 
 撰稿:黄杨子
 摄影:

  3D打印技术已推广到膝、肩、肘、踝、骨盆等各个部位,除了骨科,整复外科、口腔科、眼科医生都可以运用该技术造福患者。此外,通过3D打印出的模型,医生可以透明而详细地患者家属解释,让双方理解更畅通。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场数字化革命,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制造技术等,3D打印技术就是其重要标志之一。”日前在沪召开的第11届上海国际骨科前沿技术与临床转化学术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戴尅戎对“医学提升的下一个风口”提出真知灼见,“医学理念与模式正在经历最大规模的转折。”

  上世纪80年,3D打印技术开始兴起。所谓3D打印,即快速原型技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与CT等手段的帮助下,通过材料的精确堆积制造出物品原型,把二维图像变成立体实物。近年来,3D打印技术发展迅猛,从非金属材料到金属材料,从航空航天、军用技术到日常的吃穿住行,该技术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也引发了不同学界的不同声音,“但在医疗领域,我想,3D打印技术的发展应当越快越好。”骨科主任医师郝永强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可以说,医学离不开3D打印技术,现代医学正在向精准化、个体化治疗迈进,戴尅戎指出,全球每年生产100多万个人工关节,但各部位的人工关节大多限制于5种型号中,与患者的实际需求仍有一定距离。如何“量身定制”?这就需要3D打印技术将所需部位重建过的虚拟立体图像打印出来,最终变成实体造福患者。

  戴尅戎回忆,科室曾接待过一名19岁女孩,她因多发性脂肪瘤,整个左腿发育畸形,拧得像麻花。若通过传统手术治疗,需修正多处畸形,进行接骨板固定,并植入特殊的人工关节。受益于3D打印技术,戴尅戎、郝永强团队打印出了女孩畸形的下肢骨骼和关节,通过一次次模拟手术最终成功为其置入人工关节和制约装置,借助机械结构不让关节松动,同时为她的大腿和小腿进行了截骨矫正与肿瘤切除。如今,女孩在康复治疗后已可以脱拐走路,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

  “3D打印技术已推广到膝、肩、肘、踝、骨盆等各个部位,九院也已为数百位患者提供了个体化骨关节修复假体。其实除了骨科,整复外科、口腔科、眼科医生都可以运用该技术造福患者。”戴尅戎表示,3D打印技术还有帮助医患沟通、消除不必要矛盾的辅助作用,“通过3D打印出的模型,医生可以透明而详细地患者家属解释,让双方理解更畅通。”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获悉,本次会议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与全国近20家医院签约成立了分中心,未来将以九院为中心,带动全国各省市进一步推动3D打印技术发展。“一方面可促进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经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还可加快我国医疗器械等产品更新换代,改变以往大量医疗器械产品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尴尬局面,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郝永强说。

 

原文链接:http://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52338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