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邻声】对付慢病 医生也应学学健康课
2017-03-27 浏览( 来源:新民邻声 
 撰稿:易蓉
 摄影:

  “一个患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依赖药物六七年依旧没有改善病情,医生除了诊断、开药还能做些什么?你们知道吗,这个病人如果能停烟酒、‘减肚子’他就会好起来……”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范竹萍医生主讲的《健康达人是怎样炼成的》的课堂,这门针对交大医学院学生的课程瞄准提升医学生的健康素养和能力,要让他们未来不但能够成为“疾病狙击手”,还能担当“健康助推手”。

  范竹萍同时也是仁济医院健康保健科科主任,拥有30多年消化科临床经验,她感慨于健康关口应当前移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实就是慢性生活方式疾病,指例如多吃、少动、吸烟、饮酒、熬夜、心理障碍等与生活方式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健康因素长期积累所致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她说,“对这些疾病,除了诊断、治疗外,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健康不会改善。所以医生,尤其是专科医生就更应该有所作为。”她以反流性食管炎为例解释,患者吸烟会促使胃酸分泌,饮酒伤害胃黏膜,肚子大腹压也大,这些都会大大增加胃酸反流的几率。因此长期服用药物也无法根治,而且还会带来药物副作用。

  因此,范竹萍分别向高低年级的医学生开设健康课,这门15个学时的选修课进行国内外健康理念的普及,针对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展开具体解读,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针对低年级学生侧重于提高健康素养、掌握基本技能,而针对高年级已经进入临床学习的学生还会进行健康评估等内容的学习。“其实医生群体工作强度大、作息不规律、压力大也是生活方式病的‘高危’群体,因此医务队伍更应该提升健康素养。”她说。

  精神健康同样有关健康素养。对此,课程还加入了正念减压模块,由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仁济临床医学院技能实训中心教师苏爱萍带领学生通过呼吸和八段锦来学习减压方式。

 

  原文链接:http://m.xinmin.cn/mobile/news/content/30918069/05ec7d1d9840be93a7781836e9fb5752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