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医二代”从医坚信环境会越来越好
2015-09-23 浏览(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撰稿:荀澄敏
 摄影:

  今年新学期,交大医学院迎来了近600名2015级新生,在临床八年制法文班和临床五年制英文班89名学生中,其中近一半新生家中有人学医,更有不少是医二代、医三代,交大医学院对这89名学生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出于自身兴趣选择了医学专业。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分学子选择从医、医二代子女选择从医,医生家庭出身的孩子更清楚学医的艰苦和医生职业的压力,但这群未来医生们不仅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更都坚信从医环境会越来越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5级临床医学五年制英文班新生徐露文在收到录取通知书时从奶奶和父亲那儿得到了一份特殊的“开学礼”,也就是来自医学世家的家训:“子为良医,孙为良医,子子孙孙皆为良医。”“不为良相,只为良医。”徐露文从小在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如今她将成为家族的“医八代”。

  徐露文的父母目前供职于外资医院,爷爷奶奶也是医生,她的太公公是香山医院的院长施维智先生。再往上追溯,《中医人物辞典》中可以找到清代、近代施家在伤科领域的多位先人。徐露文年幼时跟随在日本工作的父亲,每天放学后她便到父亲的诊室,仅仅隔着屏风,虽然她看不到父亲为病人诊疗的过程,但她却懵懵懂懂地听着那些专业术语,徐露文也经常会搀扶一些年老的病人,她也感受到了病人从患病到被治愈的心情变化,大约六七岁时,徐露文就决定了自己的未来志向,如今她也即将开启自己的医学之路。

  面对“学医很苦”、“医患矛盾比较突出”等这样的现象,交大医学院的新生们也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临床医学五年制英文班的薛亦铮说:“其实无论做哪一行职业,要做好都会很辛苦,但医生能够带给病人的慰藉、以及自身的成就感,是任何行业都无法比拟的。”

  薛亦铮的父亲是仁济医院心胸外科主任薛松,母亲是仁济医院妇产科医生许文君,爷爷奶奶还曾是战地医生,由于父亲工作很忙,在他的印象中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节假日休息,往往深更半夜一个电话就去医院抢救病人了,由于父亲早出晚归,在他上学的时候,有时两个礼拜才能见到父亲一次。薛爸爸还将珍藏的自己当年学医时的绝版医书送给儿子,同时还告诉他“学医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床医学八年制法文班的郭东晔几乎在福建的医院大院里度过了整个童年,她的爸爸、爷爷、外公、舅舅、叔叔、阿姨都是医生,不同专科的医生亲戚几乎可以自行组成一个小医院。从小在医院里耳濡目染,医生职业的神圣深深印在郭东晔心里,她觉得能够为病人找到症结所在实在是一件伟大的事。

 

  原文链接: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5/09/21/1934292.html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