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感染30年的“艾滋明星”
2013-03-21 浏览( 来源:解放日报 文/徐瑞哲 
 撰稿:宣传部测试
 摄影:

  “你相信吗?我仍在这里,仍在战斗……”前晚,上海交大医学院礼堂里播放了一位红衣黑人的演唱视频,他在歌中这样高唱。这个迈纳·希尔是艾滋病被正式发现后最早确诊的病人之一,那年他14岁,现在44岁,成了全美生存期最长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一位“海归医生”许琳把他的故事写进《生之愉悦》一书,并告诉了现场听讲的医学生们。笔者以为,在许博士走访的82个不同疾病患者和医者中,迈纳·希尔可能是最感人也最有启示的人物。

  令人不敢相信的,不只是迈纳·希尔延续了30年的生命,还包括这些事实:他有稳定的工作,是一名校车司机,人们知晓他的感染者身份;他还有稳定的室友,继续着爱与性;他也不会因为自己是艾滋病患者,而被拒绝就诊或手术,而是同样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他说:抗艾最大的武器不是自己,而是身边的每一个你。

  艾滋病或许比癌症更令人色变,病患也更易遭歧视。虽然全社会都在关爱这个特殊人群,然而客观地说,这种努力还远没有为这些病患营造出理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中国有迈纳·希尔这样的艾滋人士吗?不是指他的生存期超长,而是指他在生活与工作中的透明性与知名度。国内商业机构或公益组织往往运用“明星效应”,去宣传关于艾滋病的科学知识与观念,这种方法也用在乳腺癌等疾病的健康传播中。但闭起眼睛,老百姓能想到的这类“形象大使”,更多的是戴着红丝带、粉丝带的男女明星们。我们还是缺少迈纳·希尔这样的平民抗艾明星。

  专家估测全国艾滋病感染者与患者达数十万,他们中有没有中国的“迈纳·希尔”,或者说社会有没有带着平等的眼光去发现?如果有,如果发现了,这个最鲜活的个体生命恐怕胜过任何明星的善言善行,因为他或她足以证明艾滋病并非让人退避三舍的魔鬼,足以证明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理解与接受。这样的病患及其身边的人,也应当成为被追捧的“明星”。

 

原文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3-03/21/content_992976.htm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