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王振义院士质朴的“红语”
2011-01-21 浏览( 来源:上海科技报 
 撰稿:应急万虹
 摄影:

“王振义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庆祝表彰大会暨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成立仪式”1月15日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发来贺信,卫生部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副市长沈晓明等出席会议。

王振义被世界医学界誉为“癌症诱导分化第一人”,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首创全反式维甲酸疗法治疗白血病,攻克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难关。(ATRA)目前联合应用ATRA、砷剂及化疗,APL患者的5年存活率已高达95%,成为第一种可以治愈的急性白血病。

依然朴素和蔼的王振义,现场发表的即兴感言令大家为之动容,如“红歌”一般激情、振奋,同时又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姑且称之为“红语”。

“我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擦眼泪。”王振义说:“我很感动,不能忘记30年前做试验时,陈竺满地给我们抓老鼠的场景;不能忘记所有的同行和医院对我们默默地关注和支持。”“不能忘记所有领导对我们关心和帮助;同时我们也得感谢国际上对我们的支持,得奖,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愿意将我的荣誉和我的团队分享。 ”

他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学专家,还是功勋卓著的教育家,培养了陈竺、陈赛娟等两位院士和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优秀医疗、科技和医学人才。他凡事爱问“为什么”,虽然已经87岁高龄,仍然坚持每周四查房,自创“开卷有益”式,由学生向他提问,他用两天时间准备相关材料,并自己精心制作PPT。

“我算了一下,我的人生也快走到尽头,以前是七十古稀,现在是九十古稀,我还有3年就古稀了,40年前,我曾经喊了一句口号‘3年攻克白血病’,现在我都87岁了。40年过去了,我只攻克了一种白血病,还有20多种白血病,让很多的青壮年失去生命。我以前是领导我的团队一起攻关,现在我年纪大了,我将会跟着我的团队,继续攻克这个疾病,我希望我的余生,还能够继续做这个工作,继续攻克白血病难题!”王振义的讲话引发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表彰会结束的时候,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向王振义赠送他们绣的一幅牡丹图,王老认真地看着,笑着说:“同学送我牡丹有两个颜色,白色的我家里已经有了,红色的代表一颗红心,鼓励我继续为人民服务。 ”

王振义家客厅里挂着一幅《清贫的牡丹》。他曾经说:“科学研究最忌讳的就是浮躁,清贫与寂寞常常是科学家最好的朋友。”“这幅画表达的是清静向上的意思,做人要有不断攀高的雄心,但又要有一种正确对待荣誉和自我约束的要求和力量,对名利看得很淡,对事业看得很重,这是出于对生命的珍惜。我相信做人最本质的东西:胸膺填壮志,荣华视流水。”

当天的表彰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宣布成立。转化医学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是当今世界各国健康促进战略的优先发展领域。交通大学希望通过5年的努力,把转化医学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同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高地。

 

原文下载:http://www.duob.cn/cont/848/146515.html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