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不插管只求安泰离去,医学女教授当“大体老师”,成2980名遗体捐赠者之一
2020-11-30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韩湘君生前预嘱,疾病最后阶段不要做无谓的抢救,也不插管,只求安泰离去,将遗体捐献给医学教育事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在进行特殊的授课:学生们没有端坐课桌边,而是集体肃穆站立;而这堂课的“老师”也没有站立讲台,而是静静“躺”在储柜里……11月20日,这里迎来一位受人尊敬的“大体老师”——韩湘君教授。因为她生前预嘱,疾病最后阶段不要做无谓的抢救,也不插管,只求安泰离去,将遗体捐献给医学教育事业。

“大体老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也是医学生们无言的良师。1939年11月,韩湘君出生于上海一个医学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一生扑在临床一线。她长期在上海市卢湾区妇幼保健院工作,成为知名妇科主任医师,尤其擅长妇科疑难杂症诊断治疗,为很多妇女治好了病,也助生了无数新生命。今年11月11日,韩湘君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因病与世长辞。

直到生命的最后,韩湘君享年81岁的生命又开始让更多生命得到延续。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按照其生前意愿,她的家人将其遗体捐献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1月13日完成了遗体交接,她得以作为“大体老师”,继续为医学事业做最后一份贡献。

韩湘君之女曾在上海交大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学习,她透露,母亲很早之前就做出了捐献遗体的决定,“决定用最有价值的方式来支持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 这个抉择,也得到了她家人的充分理解与坚定支持。

“一个人生命的铸成,需要无数生命的支援、补充、滋润和蕴化。”近日出版的《医学的温度》一书中,中科院院士韩启德也说:“一个医者的合格与成熟,需要知识与实践的支撑,也需要与周围人不断沟通互动,建立起共同面对疾病的医道。”他在读书分享会上还表示,“人与任何其他生物一样,都终有一死;不同的是人会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的生命的价值在于给人类社会和后人留下了什么。理解了这一点,医者会对医学有更清醒的定位,患者会对疾病乃至死亡保持相对的淡定。”

“宁可让学生在我身上错划千刀,也不愿学生将来在病人错划一刀”——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据了解,早在1982年,上海交大医学院就成立了接收“大体老师”的遗体接受站,是上海最早设立的遗体接受站之一。站内老师为遗体捐献事业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全年无休且每天24小时待命。截至目前,共有9623人在医学院登记意愿捐赠遗体,其中2980人成为令人敬仰的“大体老师”,用自己的身躯为医学生们架起通往医学殿堂的血肉之桥。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wxShare/html/313607.htm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