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大学是大师亦大楼!医学课,大医师走近新生,新生走进大师楼|高校思政开新课
2020-09-17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医师者,应倍感受尊,为承受着两个“师”的名号

大学,非大楼也,乃大师也。

而在这个抗疫年、这个新学年,通过名师进校、情景再现等方式,在医学院校的大课堂上,既有“大师”也有“大楼”,让未来“白大褂”敬师知史、懂事明志。

【援鄂白衣斗士为“屠呦呦班”等新生上新课】

“无数次换上隔离服,我们都做好准备可能不能再脱下;无数次走进病房,我都在想,这会不会就是最后一次……”新近在京获得表彰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王振伟现身母校上海中医药大学,为2020级学生带来一堂新的大课。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王振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曾经的上中医学子。他告诉后浪们,当年求学的足迹从零陵路530号走到蔡伦路1200号,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医生。“我作为一名呼吸内科专业的医生,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当然义不容辞。”

在疫情伊始,他立马请战,1月29日进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成为上海首批市级医疗救治中医专家,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中医药介入治疗;2月15日,他又加入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把“上海经验”带给武汉住院患者,“累了,就倚在墙角稍做休息;饿了,就匆匆扒两口盒饭;渴了,就灌下一整瓶的凉白开。”

作为上中医杏林传承型人才培养计划和上海市近代流派传承中心的入选者,王振伟认为,当下的自己仍然是一名学生,十分感恩各方老师对他的教诲、鼓励和支持。他说,“师者,受尊也,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医师者,应倍感受尊,为承受着两个‘师’的名号,更应感到自豪,也倍感承担之重。”校长徐建光也说,上中医有着“祛邪扶正”的开拓者、有着“营血卫气”的引领者、更有着“猛药去疴”的逆行者,他们构成了学校性格的底色,也托举起学生翱翔的天空。

大医师走近新生,新生入耳入脑入心。作为第一届“屠呦呦班”的一员,田思琦与有荣焉:“5年前,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医药的妙用为世界所接受和叹服;今年,中医药疗法在控制新冠疫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中医药再次收获国际赞誉。”身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开设的领军人才班之“黄埔一期”,田思琦说,“这广而深的文化令我们着迷,更希望让它在我们一生求索中继续发扬光大!”校长也用“行话”勉励这些同学“辨证论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


【东院西院、四舍红楼、教授铜像都如歌如诉】

不仅老师,历史也最好的身边教科书,就藏在“大师楼”内。刚刚开学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附属瑞金医院,成了开放的大课堂,包括2020级新生在内的“课代表”们聆听导读,沿着诉说医学院悠久历史的四舍、院史馆、院训纪念碑、余㵑教授铜像,以及瑞金院史馆、傅培彬教授铜像等,让一场行进中的“四史”学习教育情景课堂“走起”。

交大医学院19级硕士研究生胡可欣站在东院四舍门前介绍,马相伯先生1908年出资购地103亩,将法国天主教会支持创办的震旦大学迁址卢家湾吕班路,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南路。1911年震旦大学设医学先修科(预科),1915年改为医科,学制六年,授医学博士学位,皆用法语教学,期间建造了这栋四舍。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合并组成上海第二医学院,校园一直沿用原震旦大学的校址。

走上天桥,穿过高架,他们来到医学院西院的“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纪念碑前。胡可欣解释着,这句院训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的《大医精诚》,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为后人树立了高尚医德的光辉榜样。时至今年,全院共派出8批569名医务人员奔赴前线,“国有难,召必应,战必胜!”

目前在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学习的2019级博士研究生王之凯,驻足在医学院老红楼的余㵑教授铜像前。原来,余㵑1929年获得哈佛大学卫生学细菌专业博士学位,是我国现代医学史上第一位细菌学博士;后来,他成为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创始人、首任所长。余教授既有革命时期不为外人熟知的与周恩来总理夫妇深厚友谊,又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在我国首创的有效抗伤寒血清,他还编写《病原学》成了我国第一部以阐述病原微生物为主的论著。王之凯告诉学弟学妹,2003年,在余㵑教授诞辰百年之际,他的塑像于此落成。

与学子一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瞿洪平等,也走向瑞金傅培彬教授铜像缅怀前辈。傅教授1939年获得比利时卢汶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后,于1946年回国,历任广慈医院外科主任、瑞金医院院长,是中国当代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培养了众多杰出的外科大家。今后,可以行走的情景课堂将成为医学院“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推广至各家附属医院,扬抗疫精神,传红色基因。


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wxShare/html/290633.htm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