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上海交大医学院揭示血小板产生新的调控机制
2020-03-30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刘俊岭课题组等首次揭示了酰基甘油激酶(AGK)在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并提示靶向AGK与酪氨酸蛋白激酶(JAK2)的相互作用既可以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也可以用于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血液》。

血小板是一种哺乳动物特有血细胞,主要发挥止血功能,并且在伤口愈合、血管稳态维持、血栓形成、肿瘤转移、器官移植排斥和机体防御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小板是由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巨核细胞祖细胞并通过增殖、成熟和终末分化等过程形成。一个健康人每天约可产生1200亿个血小板,巨核细胞持续分化是维持体内血小板水平的主要机制。巨核细胞发育和血小板生成异常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生,造成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危害严重。

为此,研究人员构建了巨核细胞/血小板特异的AGK缺失小鼠,发现该小鼠出现明显的血小板减少和脾肿大表型,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主要是由于骨髓产生血小板减少和髓外造血过度所致。G126E突变能够抑制AGK的激酶活性,研究团队进一步构建了AGK G126E基因突变小鼠,发现AGK G126E突变不影响巨核细胞分化和外周血小板计数,这提示AGK参与巨核细胞发育和血小板生成并不依赖于其激酶活性。AGK缺失或AGK G126E突变都不影响血小板耗氧率(OCR),提示AGK可能并不是通过其线粒体功能影响血小板生成。研究人员利用免疫沉淀方法鉴定出AGK可以与巨核细胞/血小板中的JAK2结合。更有趣的是,还发现JAK2 V617F突变显著增强了AGK与JAK2的结合,并大大增强TPO引起的巨核细胞/血小板JAK2/Stat3信号激活和Stat3入核。进一步合成了JAK2-JH2结构域多肽YGVCF617CGDENI,发现其明显促进AGK与JAK2的结合,并且含有穿膜序列的YGVCF617CGDENI多肽大大促进了从胎肝造血干细胞诱导的前血小板的形成。

据悉,目前该研究团队正在解析AGK与JAK2-JH2结构域相互作用的结构特征,并在筛选能够促进和干预两者结合的小分子化合物,期望发现用于临床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增多症的有效药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82/blood.2019003851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3/437594.shtm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