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快速现场分子检测技术诞生 民众或在家中完成核酸自检
2020-02-21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中新网上海新闻2月21日电 (杨静 陈静)核酸检测是现有冠状病毒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核酸检测一定要到医疗机构吗? 不久,普通民众或可实现在家里自测。

记者21日获悉,中国学者成功研发一种现场快速分子诊断技术,开发出新冠病毒家庭简易快速检测试剂盒。这将帮助医护人员和民众在社区、家庭,甚至床边,对疑似患者进行现场筛查,从而实现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就诊分流,解决集中检测造成的医疗资源透支和交叉感染的严峻问题。

这项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分子医学研究院院长谭蔚泓、杨朝勇教授等团队携手湖南大学蒋健晖教授等团队,完成的项目,突破了核酸快提、恒温逆转录扩增、便携式实时荧光检测和比色检测三个关键技术,获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快速检测产品研发”项目优先支持,并被推荐纳入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通道。

据悉,“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快速检测产品研发”项目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办公室(国家科技部)会同国家药监局发布。

谭蔚泓院士接受采访时表示,核酸检测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但需要特殊的实验室环境和精密仪器,只有相关医院、第三方分子检测机构等有相关设备,具备资质和技术能力,但是日承接能力有限。

谭蔚泓院士认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只能集中到医院进行采样和检测,导致医疗资源的挤兑和透支,且易造成患者间交叉感染,使疫情持续发展。据了解,市场上现在有多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检测的产品,均不是以家庭自检式为目标。这位院士指出,亟需发展能在社区、家庭应用的快速现场检测技术。

据透露,该项目已完成了核酸快提和恒温逆转录扩增技术的攻关,目前正与多家定点医院合作进行临床试验,实现检测试剂盒的优化和定型。研究团队方面表示,希望最终产品能够类似验孕棒,普通民众按照产品说明书即可自行完成检测。根据检测提示,确有需要者再到医院就诊,避免盲目挤兑医疗资源和人群聚集的交叉感染。

谭蔚泓院士表示,在疫情面前,科研人员责无旁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成立的初衷就是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应用研究,让科学力量能够真正解除病人的痛苦,真正为实现健康中国做贡献。(完)


原文链接:http://www.sh.chinanews.com/yljk/2020-02-21/71579.shtml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新生代表座谈会…
  学指委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学生工作第三季…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