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首届“医工转换与健康产业融合高峰论坛”举行
2019-12-23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新民晚报讯(记者 易蓉)为了治疗更加精准,医学工学携手推动,以激发碰撞出更多的创新火花。昨天,首届“医工转换与健康产业融合高峰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举行,来自政府、学界、医疗卫生行业等300多位嘉宾围绕医工结合、智慧医疗、创新医疗器械等热点前沿领域和行业应用进行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戴尅戎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教授等专家也在会上做了富有启发性的报告。

戴尅戎院士在《个性化医疗将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报告中指出,个性化医疗将会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21世纪的再生医学研究与20世纪的抗生素一样非常重要,他举例说:“我们可以3D打印单种细胞或多种细胞,构成一个组织或者是器官——类器官。比如整个心脏打不出来,但是一块心肌可以打出来,而且这个心肌会跳。”他表示,目前等待肝移植、等待肾移植、等待角膜移植的病人只有1%-4%左右得到满足,这在再生医学上是一个死结,人活的寿命越来越长,等待器官的人越来越多,但这个死结3D打印可能会解开。而未来大批量定制也将进入医疗领域,通过量体裁“医”,效果比较好、费用比较低,是可以期待的未来。

庄松林院士就新型医用光学仪器与设备研究进行了专题报告,他表示团队主要研究的人工智能、光学人工智能,超快飞行翼光学、太赫兹科学和技术,及超精密光学加工和检测、医用光学设备等方向有医学应用。他对于将最前沿的光学科技应用于医疗诊治及慢性病管理领域,而形成的裸眼3D手术系统、超快细胞成像、微创超高成像、无创健康参数检测仪等医工合作成果也是如数家珍,分外骄傲,但他也表示目前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深研究,并实现产业化。

此外,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工转化与健康产业融合专委会主委、天津泰达心血管医院院长刘晓程做了《心的起航-国产人工心脏研发历程》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小康做了《拥抱智能时代 开启智慧医疗》,下午与会人员还进行了医工转化多边会议。

论坛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工转化与健康产业融合专委会、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

今年9月,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交大医学院强强联手,共同发起成了"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医工交叉研究院",不仅要产生孵化出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原创性成果,更要培养出有温度、有灵魂的具有医学和工学复合型能力的优秀人才。

原文链接:

https://wap.xinmin.cn/content/31625599.html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