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王慧领衔团队发现新型抗肿瘤青蒿素衍生物
2016-12-30 浏览( 来源:公共卫生学院 
 撰稿:
 摄影:

  日前,《细胞》出版社和《柳叶刀》杂志联合支持的《EBioMedicine》杂志在线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科学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慧教授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柳红研究员共同领导的关于青蒿素新型衍生物的抗肿瘤效应及机理研究,该研究以药物设计和拼接原理为基础,通过对双氢青蒿素进行改造,开发出了高效低毒的新型抗肿瘤青蒿素衍生物。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药物,具有起效快、药效高、毒副作用低等优点。除抗疟外,青蒿素类药物还具有其他多种作用,例如抗血吸虫、抗心律失常、抗平喘、抗内毒素、抗变态反应、抗红斑狼疮以及免疫抑制、降血糖等。王慧教授团队长期从事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研究,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癌机制、网络调控、安全性评价到新型青蒿素衍生物的设计改造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衍生物具有较好的抗卵巢癌和肝癌活性,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功效,能显著增敏临床化疗用药卡铂和吉西他滨治疗效果,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构建了青蒿素诱发的蛋白作用网络(Clin Cancer Res 2008,J Cell Mol Med 2009, PLoS One 2012,Acta Pharmacol Sin. 2013,Mol Biosyst. 2013,Chemistry. 2015)。

  由于青蒿素本身的脂溶性和水溶性不好,限制了其体内的生物活性。此研究中,李晓光副研究员和周宇副研究员在王慧教授和柳红研究员指导下,将双氢青蒿素与多种临床化疗用药进行拼接并进行化学结构改造和修饰,通过高通量药物活性筛选发现了结构新、抗癌效果强、水溶性良好的青蒿素衍生物。研究表明,该化合物能选择性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阻断细胞侵袭转移和上皮-间叶形态转换(EMT),抗癌效果显著优于双氢青蒿素和相应化疗药物,无明显毒副作用。该研究为基于青蒿素的老药新用和一类抗肿瘤新药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该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的资助。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