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04/x_b2e5080759.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04/x_e7d5080797.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04/x_b2e5080759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04/x_e7d5080797_s.JPG 1 2
2016-04-07 浏览( 来源:健康所 
 撰稿:王世佳
 摄影:马勤
 

  3月25日上午,苏州大学校长、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熊思东教授应邀访问健康所,并在学术报告厅作题为“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nd its Clinical Potentials”的专题学术报告,吸引了近百名师生到场聆听,报告现场座无虚席。

  熊思东教授从巨噬细胞(Macrophage)的分类说起,详细介绍了巨噬细胞的发现历程,将人们对巨噬细胞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娓娓道来。熊教授指出,巨噬细胞不同的激活方式是造成其不同极化状态(Polarization)的原因,通过迥然相异的蛋白表达,在免疫系统中发挥各种作用。现在已经有证据表明巨噬细胞不同的极化状态与临床疾病紧密相关。熊思东教授又以病毒性心肌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动物模型为例,介绍了其带领的研究团队的最新进展,进一步说明了某些疾病的发生,是处在特定极化状态下的巨噬细胞发挥作用的结果。在病毒性心肌炎模型中,雌性小鼠体内m2a型巨噬细胞占主导,而在雄性小鼠中主要则是m2b型巨噬细胞。这一区别是造成雄性小鼠发病远多于雌性小鼠的原因。通过利用传统中药黄芪中某纯化物质的干预,可以改变小鼠体内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疾病表型也得以改变。通过改变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可以对疾病发生作出干预。相关发现在临床治疗上有着潜在应用前景。

  讲座结束后大家就不同巨噬细胞类群的表型鉴定,疾病动物模型及临床应用等问题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熊思东教授现任苏州大学校长,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国务院第六、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医学考试命审题委员会基础委员会主任委员。其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感染性疾病与自身免疫的细胞与分子免疫基础。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和重大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及重点项目,传染病重大专项,先后在Nature Biotechnology、Immunitiy、PNAS、Hepatology、J Virology、J Immunology、Faseb J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7项,是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百人计划、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入选者,苏州市紧缺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