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躺到站,让患者告别“天花板恐惧症”
2014-08-20 浏览( 来源:第一人民医院 
 撰稿:
 摄影:

  在大多数患者眼中,手术室总是令人心生畏惧。特别是躺在转运床上从病房被送往手术室的途中,患者一路上只能看到白花花的天花板,又无人可以交流,“任人宰割”的无助和恐惧心理油然而生。这种“天花板恐惧症”可让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出现病理生理反应,影响手术进程。

  近日,市一医院南部手术室在眼科、五官科、甲乳外科和日间手术患者中推行了轮椅或陪伴步行接送患者服务,以轮椅、走路代替转运床将患者送入手术室。这一个从躺到坐到走的简单姿势改变,却让患者的焦虑心理得到极大的平复,手术室的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电话随访调查显示,患者对这一举措的满意度高达100%。

 

术前紧张使手术被迫改期

  “躺在床上,除了白茫茫一片的天花板,我什么也看不到,心里忍不住害怕。”“感觉到床在转弯、前进,有好多人在我旁边讲话,可我什么也看不到,真的很晕。” 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无助……这些都是手术患者躺在转运床上的真实感受。

  据市一医院南部护理部主任李萍介绍,无论手术的大小、难度高低、把握程度有多高,对患者来说都是较强烈的精神应激源。可以导致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四肢发凉、全身发抖、意识范围狭窄、感觉过敏、对手术环境和手术器械恐惧等症状,甚至出现病理心理反应,有时候手术还会因此而被迫中断。而患者从病房被送到手术室的路上,正是这种刺激最深的时刻之一。

  “我们遇到过几次这样的病例,患者被送到手术室后,由于太过紧张,手术耐受力下降,最后不得不改期手术。” 李萍说道。

 

小改变带来大信心

  为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不再有“任人宰割”之感,市一医院南部手术室在眼科、五官科、甲乳外科和日间手术患者中推行了轮椅或陪伴步行接送患者服务,以轮椅、走路的方式代替转运床将患者送入手术室。

  别看只是简单的姿势改变,由于坐、站姿能够使患者保持日常习惯的观察角度,更好地了解手术室环境,并使得患者摆脱了受控制感,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保持血压和心率的相对平稳,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与手术耐受力。此外,轮椅或陪伴步行接送过程中也方便医生随时与患者沟通,进一步增进了医患之间的融洽度。

  根据对出院患者的电话随访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坐轮椅或陪伴步行入手术室”的接受度非常好,纷纷赞扬这种转运方式有利于“减少不安、焦虑、恐惧的情绪”,也便于“熟悉新的环境”,患者满意度高达100%。

  用轮椅或陪伴步行接送患者往返手术室的服务不但减少了患者术前的焦虑心理,也使手术室的工作流程进一步得到优化改良。该服务实施以来,手术患者平均接送时间缩短近10分钟,显著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效率。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