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院徐月敏课题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09-09-11 浏览( 来源:六院 
 撰稿:wanhong
 摄影:

近日,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尿道疾病诊治中心徐月敏课题组关于“结肠黏膜重建尿道”的研究成果以论著形式被国际上泌尿外科权威杂志《The Journal of Urology》接受发表。

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或闭锁多继发于严重创伤或多次治疗失败的尿道狭窄,这种疾病被认为是泌尿系统的绝症,患者只能进行永久性膀胱造瘘或会阴造瘘,生活质量极差。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或闭锁治疗的主要困难在于缺乏特性优良、来源丰富的尿道替代材料。徐月敏课题组在大量动物实验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于2000年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证实结肠黏膜可作为尿道替代物。临床研究表明结肠黏膜具有材源丰富、易于剥离、抗感染力强、皱缩率低等优点,适于12 cm 以上尿道的重建, 尤其适合多次治疗失败的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患者。目前,临床上治疗41例患者,平均尿道狭窄长15.1 cm, 术后平均随访42.3 个月,成功率达97.1%。这项技术为多次治疗失败的复杂性尿道狭窄患者提供了一个重新排尿的机会。徐月敏课题组2004年曾在《The Journal of Urology》发表了结肠黏膜一期手术治疗超长段尿道狭窄初期疗效的论著,2007年曾在著名杂志《European Urology》上发表关于结肠黏膜重建尿道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方面的论著,2009年5月曾在美国泌尿外科年会(AUA)上做结肠黏膜重建尿道的专题发言。

通过近10年的临床实践,课题组在扩大病例数的同时,优化手术操作,建立手术标准,并对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了长期跟踪随访,结果证实结肠黏膜重建尿道长期疗效确切,尿道狭窄复发率低,治疗相关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提高。此项结肠黏膜重建尿道较大样本的长期随访的结果被《The Journal of Urology》接受发表,丰富了临床上超长段尿道重建替代材料的选择,为超长段尿道狭窄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