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车祸致“斗鸡眼”,双侧外展神经麻痹,附属新华医院技术突破为她重开“赛道”
2025-02-20 浏览( 来源:新华医院 
 撰稿:
 摄影: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世亭教授团队成功完成首例“三叉神经运动根-外展神经移植术”,为一名因车祸导致双侧外展神经麻痹的56岁患者刘阿姨重建神经功能,使其重获清晰视界与正常面容。经文献检索,此前国际上尚未有这一创新术式的报道,这一创新填补了外展神经损伤外科治疗领域的空白,为全球颅神经修复提供了全新思路。

日前,刘阿姨因车祸导致双侧眼球向鼻侧凝视,俗称“斗鸡眼”,出现严重视物重影及面容改变,经多地医院诊断为“双侧外展神经麻痹”。尽管接受了药物及康复治疗,症状仍无改善,给刘阿姨造成了生活巨大的困扰。最终,患者慕名前往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寻求进一步治疗。

李世亭教授团队通过外展神经薄层磁共振检查发现,患者右侧外展神经完全断裂,左侧外展神经根部因血管压迫导致功能受损。面对全球范围内尚无成熟手术方案的困境,团队结合患者病情创新提出两套手术策略:若断裂端可见,采用神经端端吻合术;若仅存单侧断端,则首创“三叉神经运动根-外展神经吻合术”,通过神经移植重建功能通路。

术中,团队发现患者右侧外展神经近端无法定位,遂果断启用备选方案,将三叉神经运动根与远端外展神经精准吻合。手术区域位于颅底深处,操作空间仅数毫米,需在显微镜下避开密集的血管与神经结构,完成高精度缝合。一周后,团队又为患者实施左侧外展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成功解除神经压迫。术后患者眼球运动功能显著恢复,视物重影消失,面容回归正常。目前,刘阿姨已顺利出院并回归正常生活。

“外展神经走行复杂,外伤后易受损且治疗手段匮乏。”李世亭教授表示,传统方案以保守治疗或眼部肌肉矫正为主,而此次创新手术首次从神经修复层面解决了病因,为类似病例提供了全新治疗方向。团队通过两次个性化手术,不仅实现了技术“从0到1”的突破,更验证了神经移植术在颅功能重建中的巨大潜力。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