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联合研发的国产新型“可吸收人工骨”获批上市
2024-08-02 浏览( 来源:第一人民医院 
 撰稿:
 摄影:

人工骨是骨科手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用于填补骨肿瘤或骨折后造成的骨骼缺损,并诱导新骨生成。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学科带头人蔡郑东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思院士团队及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团队共同研发的“可吸收人工骨”材料正式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据悉,该人工骨在价格上比之进口产品大幅下降,能有效降低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让更多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骨科治疗。

此次获批上市的“可吸收人工骨”为新型骨科可植入生物材料,适用于人体各部位因外伤、肿瘤、医源性原因所致的骨缺损。其采用丙交酯乙交酯共聚树脂(PLGA)和羟基磷灰石(HA)为原料,是国内首个有机无机复合人工骨材料,克服了单一无机材料不易降解以及有机材料力学性能差的问题。该款人工骨材料模拟人体松质骨结构,融合了无机材料良好的力学性能及有机材料的成骨诱导特征,能有效促进自体骨生长。另外,该款人工骨在植入体内后能够逐渐降解、吸收,并最终被自体新骨完全替代,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痛苦,降低了医疗成本。

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中心骨肿瘤科长期深耕新型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早在2019年,科室与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团队合作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三维支架”就完成了临床前验证和伦理审查,并启动临床试验。

2021年底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中心骨肿瘤科联合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团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机构,牵头启动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的重点专项——“可抑制骨与皮肤肿瘤术后复发的生物材料研制”。研究团队依托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平台,开展基于抑制骨与皮肤肿瘤术后复发的生物材料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

2023年9月,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中心骨肿瘤科又与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共同入围工信部和国家药监局公布的“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一批)入围揭榜单位”,联合主攻“医用聚乳酸材料在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未来,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中心骨肿瘤科将继续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生物医药企业,进一步推动新型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为骨肿瘤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