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胸科医院完成经股静脉二尖瓣置换手术
2022-10-15 浏览( 来源:胸科医院 
 撰稿:
 摄影:

心脏瓣膜植入后使用“寿命”有限,不可避免会出现衰败、损毁,二次换瓣的创伤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最近,75岁的范阿婆就遇到了这个难题。由于12年前装的生物瓣失去了功能,导致阿婆呼吸都困难。附属胸科医院心脏中心团队内外联合、默契协作,充分以患者为中心,运用介入微创技术,不用开胸,就为阿婆又换上了一扇新的“心门”。

范阿婆12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在附属胸科医院接受治疗,当时心外科副主任医师顾伟礼为她实施了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术后阿婆恢复正常生活,如今儿孙满堂,本想着可以安享晚年,谁知天不遂人愿。近半年来,阿婆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不适,且症状逐渐加重,甚至走路都走不动。到医院检查发现,原来是之前换的生物瓣膜使用“寿命”到了,已经没用了。

二换“心门”怎么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何奔带领团队组织了多次多学科MDT讨论。患者年纪大了,又体弱多病,再次开胸手术风险极高、创伤很大。经过充分评估,专家们决定采用目前最先进、创伤最小的经股静脉二尖瓣置换手术方案,更好地为阿婆解除病痛,同时减少手术风险,大大提升了安全性。

手术当天,在麻醉科、超声科、导管室和手术室护理团队的默契协作下,何奔主任、心外科朱丹主任及心内科结构性心脏病亚专科主任潘欣等共同施行经股静脉二尖瓣置换手术。医生们由患者股静脉路径操作,精确的穿刺房间隔后,慢慢抵达既定的二尖瓣目标位置,使用新的介入瓣膜替代了已经衰败的生物瓣。整个操作过程十分顺利,术中即刻超声显示二尖瓣功能良好,新的心“门”换好了!手术当天范阿婆就下床活动了,胸闷、气促的症状也完全缓解。

此次时隔10余年的两次二尖瓣置换手术,展现了附属胸科医院心脏中心团队在结构性心脏病诊疗领域的丰富经验与领先技术。附属胸科医院将不断攻坚克难,夯实内外科联合诊治心脏瓣膜疾病特色,为更多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福音。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