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开展首例无痛支气管镜技术,开辟“舒适化诊疗”时代
2021-11-26 浏览( 来源:第六人民医院 
 撰稿:
 摄影:

11月19日,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成功完成第一例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结合镇静、止痛的麻醉技术,极大减轻患者的恐惧情绪,为广大老百姓开辟“无痛”时代。

作为首个吃螃蟹的人,68岁的陈先生被诊断为右肺中叶不张,由于此前始终未能找到致病原因导致患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整个支气管镜检查的过程太痛苦了,我根本配合不了检查的进行”,曾经支气管镜检查的回忆,让陈先生对这项检查有了抗拒心理。时隔多年,是“无痛”才让他愿意再次接受气管镜检查。

检查室内,麻醉师通过喉罩为陈先生实施了快速麻醉,在血氧监测的保护下,呼吸内科行政副主任郭忠医师通过喉罩导管快速将气管镜由声门进入气道。检查在陈先生的“睡眠”中顺利完成,不仅避免了病人的紧张情绪和不配合,缓解了病人的痛苦感,也使医生在操作检查时可以更加细致地观察。整个检查在麻醉医生的全程监护下持续了10分钟左右,患者全程无任何体动与呛咳,检查完成后迅速苏醒,身体反应良好,毫无不适感受。“这不仅提高了检查效率,对于有些需要获取病原体或者病理标本的患者来说,由于检查路径的缩短,不仅标本污染的机会减少,病理的准确性也会更高。”

据悉,传统的支气管镜检查是在表面麻醉下由鼻腔进入,由于整个呼吸道系统神经支配丰富,且支气管的内壁直径仅有7厘米左右,在受到异物侵入时,患者易出现剧烈的呛咳、支气管痉挛、缺氧、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痛苦难忍甚至逼迫停止检查,有了第一次检查的痛苦经历就不敢做第二次检查,致使患者错失诊断时机,延误诊断治疗。

“我科每年约有1千余例支气管镜检查或者治疗,如果能改善患者的体验度,将会有更多患者愿意接受气管镜检查。”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任涛主任表示,临床上遇到原因不明的咯血、呼吸困难;胸部影像学发现肺内结节、团块影,或者发现气管狭窄、肺不张等病变需要通过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因;同时,诸如由肺泡蛋白沉积症、尘肺等需要支气管镜全肺灌洗进行治疗;此外,气道内异物、气管狭窄等情况的就需要接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据麻醉科主任王爱忠介绍,为了让患者获得更为舒适的诊疗体验,麻醉科也在不断加强与妇产科、消化内镜中心等相关学科的合作。此次与呼吸内科共同开展无痛支气管镜技术,其难点在于要解决好气道管理困难的问题,确保纤支镜操作和辅助呼吸的协同,为患者提供安全保障。

随着无痛支气管镜技术的开展,高龄、体弱、心血管合并症患者患者,以及需要较长时间的接受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的患者都能得到更为舒适的诊疗体验。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