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探准2厘米迷你“胰岛素瘤”,内分泌科、胰腺外科等多学科携手为反复低血糖患者联合治疗
2021-11-26 浏览( 来源:第一人民医院 
 撰稿:
 摄影:

今年75岁的张老太近几个月来反复出现冷汗、手抖、头晕等症状,甚至多次在夜间出现昏迷,在多家医院就诊,均被告知为低血糖,但引起低血糖的病因始终无法确定,治疗也无从谈起。近日,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胰腺外科、放射科、超声医学科等多学科合作,经过抽丝剥茧的缜密检查,终于精准定位并切除了导致张老太反复昏迷的“元凶”——一颗位于胰腺尾部、仅有2厘米左右的胰岛素瘤,帮助张老太彻底摆脱了来自低血糖的生命威胁。

张老太自2年前起常出现心慌、饥饿、乏力等症状,多次至外院检查均提示为低血糖发作,但导致其低血糖发作的原因始终无法确定。近几个月来,张老太的低血糖症状更有加重趋势,数次出现夜间昏迷,所幸家人及时发现,才没有发生意外。

在家人建议下,张老太来到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院区内分泌代谢科执行主任刘芳教授的专家门诊求助,结合其低血糖发生时间和既往胰岛素水平,刘芳主任医师高度怀疑是胰岛素瘤引起的低血糖症,并立即安排其住院。

住院期间,张老太仍有凌晨低血糖发生,最低血糖仅1.8mmol/l,由于她体型并不胖,且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为定位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在刘芳教授指导下,南部内分泌科黄云鸿副主任医师、范能光主治医师、龚佳丽主治医师等遵照低血糖症诊疗规范,在张老太低血糖发作时同步胰岛素及C肽水平测定,发现胰岛素释放指数(IRI)达1.08(正常低于0.3)。经过胰岛素释放试验、升糖激素测定,医疗团队发现虽然张老太体型消瘦,糖皮质激素水平偏低,但其低血糖程度严重,甲状腺功能、低血糖时皮质激素、GH皆正常,唯独多次胰岛素释放指数皆高于0.7,甚至高达1.09。

至此,在功能上已可基本确定张老太的低血糖是由胰岛素瘤引起,但定位诊断才是胰岛b细胞瘤确诊和手术治疗的关键。然而,胰岛素瘤往往体积极小,其定位诊断是临床难点,在张老太之前的检查中,并未发现病灶所在。

医疗团队先为患者做了胰腺增强MRI,但第一次阅片并未找到明确的胰岛素瘤迹象,于是又进一步安排了患者接受胰腺增强CT检查。同时,南部内分泌科在南部医务处处长李群、副处长苏琦的协助协调下,积极组织全院大会诊,开展多学科协作,邀请了胰腺外科主任龙江、放射科王中领主任医师和超声医学科学科带头人杜联芳主任医师、超声医学科南部执行主任史秋生进行床边会诊,并进行仔细问诊、查体。在为患者做了胰腺超声造影检查,并反复阅读、讨论其胰腺MRI、CT增强的影像资料后,专家团队终于在胰腺尾部发现了一个不到2厘米的腺瘤。

确定诊断后,张老太转入医院胰腺外科接受胰岛素瘤切除术。术中所见与术前影像学判断一致,在胰腺尾部发现2厘米左右的肿块。在胰腺外科主任龙江的指导下,董汉光副主任医师、武春涛主治医师和顾海涛主治医师利用腹腔镜联合术中超声引导,精准定位,完成了保留脾脏的胰尾部肿瘤切除。患者于术后7天康复出院,未再出现低血糖情况。

在此次诊治过程中,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以精湛的诊治水平、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温馨的医疗服务和高效的诊疗模式,践行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各科之间的协调、沟通、协作,也充分展现了多学科合作的优势及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综合学科实力。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