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医疗队员行“跪姿”引流术
2020-03-06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王昊宁 袁蕙芸
 摄影:王瑞兰

3月4日,一张来自武汉三院某重症病区的照片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弦。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上海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附属仁济医院余跃天这一“跪”整整10分钟,他从患者胸腔中缓慢抽出500ml气体,患者从呼吸困难终于慢慢转向呼吸顺畅。

这位44岁的新冠肺炎患者原先就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大疱等疾病。此次罹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顿时雪上加霜,病情不断恶化,突发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经检查,该患者出现了自发性气胸,导致被病毒侵袭的右肺压缩了一半有余,胸闷气急症状加剧,氧饱和度始终在90%左右徘徊,生命危在旦夕。怎么办?

值班的医疗队成员经过讨论,认为应立即对该患者进行引流排气,尽力减轻其胸闷气促的程度,促进肺复张,便于下一步救治的开展。作为重症医学专业的副主任医师,余跃天自告奋勇地提出由他来完成这次胸腔引流操作。

平时在工作中,余跃天经常操作胸腔引流术这一在重症医学领域的常规操作。但是,当他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厚厚的口罩、护目镜和好几层医用手套后,平时再熟练的操作流程都会显得无比艰难。

患者体型较为肥胖,且病床高度较低,这又为这次操作增添了更多难度。余跃天当即决定采用“跪姿”,这样水平位置管的方式,更有利于患者安全及置管操作顺利。

操作顺利完成,他从患者胸腔中缓慢抽出500ml余气体,后连接水封引流瓶。当完成这次特殊的引流置管操作时,汗水已经完全浸透了他的衣衫,护目镜和面屏也早已被蒸腾的水汽密密布满。

置管后,患者当即觉得症状有所改善,表示“就像压在胸口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被人搬走了一样舒畅”。一小时后,该患者氧饱和度缓慢上升至98%,且胸闷气急症状显著缓解。后复查床边胸片,其肺部已经基本完全重新扩张。

全套救治操作完成后,余跃天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治攻坚战中,所有医者心中都只有一个目标:奋力挽救每一个生命,而自己的安危则早已置之度外。这最美的一跪,是对生命的敬佑,更是白衣战士心怀的大爱。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