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成功施行“胃代食管手术”治疗I型食管闭锁
2019-05-20 浏览( 来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撰稿:
 摄影:

日前,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一名先天性食管闭锁的幼儿成功施行“胃代食管手术”,通过两次手术改造,患儿恢复情况良好。

雅雅是个来自河南省某福利院的幼儿,出生后不久即被当地医院经手术探查诊断为食管I型闭锁,食管缺失约7-8cm。因手术难度太大,最终只接受了胃造瘘术。当地福利机构为其四处寻医,几经辗转,最终通过爱佑慈善基金会“宝贝之家”转至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先天性食管闭锁,是新生儿期消化道的一种严重发育畸形,主要表现为出生时唾液无法吞咽,吃奶时出现呕吐、青紫、呛咳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可以确诊。该病未经治疗,出生后数日即会死亡,因此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施行手术纠治。按食管闭锁的部位以及是否合并有食管气管瘘,可分为5种类型,而其中的I型食管闭锁,因缺损食管段长度过大,手术治疗难度最高,往往需要行“替代手术治疗”(胃、结肠等代食管手术),且术后并发症较多。食管闭锁的发病率约为1/3000-1/4500,其中I型食管闭锁仅占6%,对于小儿外科医生来说,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

儿中心普外科陈其民主任带领团队,通过精密设计,决定将雅雅胃体裁剪后卷成“管状胃”,代替所缺失的食管,并进行胃-食管吻合。由于患儿营养状况较差,手术难度高,耗时长,因此决定分两期进行手术。2018年12月,医院施行了第一次手术,将胃体设计裁剪后,卷成约10厘米长的“管状胃”,并将其留置于胸腔,同时保留原有的胃造瘘,确保患儿的营养供给;2019年4月,第二次手术则打开胸腔,将食管盲端进行游离,并与“管状胃”做“端-端吻合”。目前,雅雅恢复情况良好,已经可以正常经口喝奶,将进行长期随访。

据悉,“胃代食管手术”被广泛应用于成人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在儿科领域十分少见。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将为长段型食管闭锁或食管损伤严重的患儿带来新的希望和契机。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