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九院普外科成功完成一例粪菌移植(FMT)治疗
2018-07-05 浏览( 来源:第九人民医院 
 撰稿:秦晋
 摄影:

  谁曾想到,看似稀松平常的腹泻竟是由免疫缺陷引起的,迁延不愈导致患儿重度营养不良,甚至危及生命。面对这些常规药物治疗毫无起色的患儿,医生们往往束手无策。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李幼生教授团队采用“粪菌移植”新技术巧妙地治疗了一名深陷腹泻痛苦的患儿。经过半月余的持续治疗,小患者缓解了腹泻症状,为后续治疗抢得一线生机。

  小羽(化名)今年12岁,这个身高155cm的大男孩体重却只有26公斤。原来,小羽半年前就开始出现严重的腹泻,每天大便要20-30次,同时伴有剧烈的腹痛及严重出血症状。很快由当地就诊的医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贫血、低蛋白血症。由于病情危重,小羽先后辗转多家医院进行治疗,但效果并均不显著。今年5月,奄奄一息的小羽来到上海九院普外科李幼生教授处就诊。

  李幼生教授团队详细分析患者病情,制定了周密的治疗计划。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李幼生教授向小羽父母介绍了粪菌移植(FMT)新技术。

  所谓粪菌移植(FMT)就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肠道菌群的平衡,修复肠粘膜屏障,调节机体免疫,调控炎症反应,为治疗肠道内外疾病提供帮助。FMT作为一种新型的重建肠道菌群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李幼生教授介绍:“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而全粪便菌液移植可以以一种非靶向的方式改善炎性肠病患者的肠道微生态,达到治疗效果。”

  6月4日,经过周密的准备工作后,姚丹华及刘斌医师对小羽妹妹的粪便进行了严格的匀浆、过滤、离心等操作后获取了“珍贵”的菌液,在李幼生教授的指导下,顺利地为患者实施了粪菌移植治疗。由于首次开展此项技术,病区护士在胡敏科护士长的带领下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悉心照护患儿。截至6月15日,在进行了12次粪菌移植治疗后,患者顽固性腹泻及脓血便终于被控制住了,大便已成型,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体重增加到了28公斤。目前,小羽已顺利进入后一阶段治疗过程中。

  “这说明小羽的粪菌移植治疗取得初步成功,”李幼生说,“这是九院第一例粪菌移植治疗,我们将这种新型疗法命名为肠道微生态治疗,基于对肠道菌群在人体疾病中作用的认识,该疗法必将会给肠功能障碍疾病的诊疗开创新的局面”。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