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01/x_0815080784.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01/y_0815080778.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01/x_0815080717.pn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01/x_f7b5080786.pn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01/x_0815080784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01/y_0815080778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01/x_0815080717_s.pn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01/x_f7b5080786.png 1 2 3 4
2018-01-03 浏览( 来源:第一人民医院 
 撰稿:
 摄影:
 

  来自嘉定的林女士怀孕仅三个月,便因严重支气管扩张疾病在产检中被划分为风险程度最高的“红色警戒”,甚至到了每天咯痰1000多毫升,夜间根本无法平卧睡觉的地步。近日,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呼吸科、急诊危重病科、麻醉科、儿科等多科室协同合作,成功为林女士实施了高难度剖宫产手术。

  为了让孕妇能顺利完成生产,此次分娩只能采取半卧位剖宫产。市一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对“半卧位”的角度做了严密计算,最后确定了30度头抬高位的方案,并在条件允许的最短时间内将一名健康女婴娩出。目前母女生命体征均平稳。

  怀孕三月却收到“红色警报”

  在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孕产妇妊娠风险预警评估体系中,是以5种相应颜色作为预警标识,来做好安全分娩的分类管理。除去代表传染病的紫色外,孕产妇妊娠风险由轻到重的颜色分别是绿、黄、橙、红,其中级别最高的红色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宜继续妊娠”。

  而林女士的预警级别,正是红色。

  罹患支气管扩张疾病二十余年,再加上子宫对心肺压迫的逐步增加,使得林女士在怀孕三个多月时已经备受折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徐先明教授提到,林女士在初到市一医院时,支气管扩张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心肺功能,夜间无法平卧,每天要咯出近1000毫升痰液。“像这样的情况,一般不建议继续妊娠。”由于个人原因,林女士坚持希望生下这个孩子。尽一切努力为患者孕产期保驾护航成了这个由妇产科、呼吸科、急诊危重病科、麻醉科、儿科专家组建的多学科团队唯一的选择。

  既然决定帮助林女士分娩,院方特别安排增加了产检频次,嘉定、松江区妇保所也定期有专人上门随访。由于患者自身基础情况差,呼吸功能尤为不佳,“理顺”患者的呼吸是手术的必备前提。南部呼吸科执行主任贲素琴团队尽力维护患者的肺功能,同时积极预防急性感染,密切监测、随访,力求让患者的肺功能达到能承受麻醉的强度。

  最佳手术时间仅有20分钟

  转眼间,林女士的孕周来到了28周,随着孕周增大,子宫对心肺压迫逐步增加,确定合适时机娩出胎儿是接下来面临的一大问题。此时的胎儿已基本成熟,以现有新生儿抢救能力是可以在这个孕周进行剖宫产。产科徐先明主任通过翻阅国内外大量文献、指南、病例报道,提出了他的观点:孕周太小新生儿即便存活也很难避免后遗症的发生,且高额的医疗费用对这个有着长期支气管扩张病人的家庭无疑是很难承受。“根据临床经验和对病人的接触,感觉病人的情况可以坚持到怀孕三十四五周终止。”徐先明主任与团队讨论后给出了建议。

  2017年12月11日,患者入院拟择期剖宫产。医院医务处为此成立了危重孕产妇专家组微信群,实时跟踪孕产妇情况,同时组织妇产科、呼吸科、ICU、麻醉科、儿科五大学科研究围手术期相关事宜。

  经过多次讨论,专家组决定对患者实行半卧位剖宫产。由于患者心肺功能极差,术中麻醉成了必须克服的头号难关。市一麻醉科主任李士通教授、南部麻醉科执行主任陈莲华教授商量后初步定下麻醉方案——先试行“腰硬联合麻醉”,缓慢调整体位至手术所需,准备好气管内插管全麻,必要时施行双腔气管内导管肺隔离技术。根据专家组预判,手术时间必须尽量缩短,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分娩过程中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少一分时间就多一分胜算。最终,给到手术团队的预期时间,仅仅只有20分钟。

  “咳痰居然可以像呕吐一样凶猛涌出”

  12月18日早上,产妇被推进手术室。作为一例罕见的高危孕产妇剖宫产病例,由于产妇不能平躺,麻醉体位只能采取右侧45度半卧位姿势,这无疑又给麻醉的实施增加了难度,经李士通教授、陈莲华教授、连明医生合作,最终顺利完成硬膜外麻醉。

  此时,患者突然咯出大量脓痰,氧饱和度迅速下降。一位参与手术的住院医生回忆,当时的情景十分骇人,“咳痰居然可以像呕吐一样凶猛地涌出来,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手术室中的麻醉医生一分一秒也不敢掉以轻心,经过精确地调整,最终保持了患者稳定的麻醉平面、正常的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

  考虑到患者大量咯脓痰是本身疾病在变换体位时所致,麻醉科陈莲华教授调节患者体位至30度头抬高位,产科主任徐先明教授和陈淑影主任医师果断决定就在这个体位下行剖宫产手术,在手术室护士周芸和冷玉秀的密切配合下,专家组争分夺秒,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名健康女婴娩出。

  手术结束后,产妇被送入麻醉复苏室,后进入ICU进一步观察康复。急诊危重病科主任王瑞兰表示,得益于医院多科室合作模式,产妇的麻醉与手术都相当成功,“她送到我们这里时,气管插管已经拔掉了,仅需鼻导管给氧即可。”经过急诊危重病科医护人员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密切监测与精心照护,患者顺利度过了分娩后72小时的危险时间,安全回到普通病房。

  在回忆过去的三天时,产妇林女士在疲惫之余难掩喜悦与感激之情,“真的很感谢第一人民医院,特别是徐先明主任,在我们决定要生下孩子时,他对我说‘让我和你一起承担风险吧’,这让我特别感动,我觉得我真是选对了医院”。林女士如是说。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