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一院消化科开展“G-POME”技术解食管下段癌术后“胃瘫”难题
2017-10-20 浏览( 来源:第一人民医院 
 撰稿:李凯
 摄影:

  食管癌手术后近20年无法正常进食,不时呕吐出“隔夜饭”,体重减轻至仅百斤。近日,患者刘先生长年来受到的折磨终于得到解决。附属一院消化科为这位“贲门癌术后伴胃瘫”患者施行了G-POME术(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手术用时仅30分钟。术后,困扰刘先生近20年“食不下咽”的痛苦终于得以缓解。据了解,该技术操作难度较大,在国内开展不足两年。

  在过去20年里,刘先生过得颇为艰难。今年61岁的他在20年前被确诊为食管下段恶性肿瘤,所幸及时做了下段食管+贲门切除术,手术效果良好。然而,手术后不久,刘先生发现稍进食即感腹胀明显,伴有严重的反酸及胸骨后烧灼感,吃进去的东西像是被“堵”在胃里下不去,有时前一天晚上吃的东西,第二天一早又吐出来,真正是成了“食不下咽”。难以进食的刘先生只能通过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度日,身高1米72的他被折磨得体重只有100斤。

  今年9月,刘先生来到附属一院消化科就诊,消化科北部执行主任万荣教授根据患者的病史、检查报告及描述,考虑其为“食管下段癌术后伴胃瘫”。这是一种食管下段与胃上部切除后的手术并发症,由于手术过程中容易对贲门周围迷走神经造成损伤,术后胃的出口(幽门)肌张力增高造成幽门痉挛,导致胃流出不畅甚至梗阻,相当于胃通往肠道的“下匝口”堵住了。由于食物难以从胃进入肠道,就会出现反酸、腹胀、呕吐等症状,患者的营养吸收也就大成问题。

  在以往,大部分该病患者只能通过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维持生命,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生活质量更是谈不上。不过,如今这一并发症有了新的治疗手段,即G-POME术。这一手术通过微创手术切断痉挛收缩的幽门肌肉层,使幽门丧失关闭功能,食物自然就可流入肠道,且手术时间较短,患者耐受性也好。

  在向刘先生和其家属详细解释了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后,万荣教授团队取得了他们对手术的积极配合。9月7日中午,专家团队为患者施行了手术。手术以隧道内镜方式进行,专家团队首先在胃窦大弯距幽门约5厘米处行粘膜下注射,随后将隧道内镜通过幽门到达十二指肠,在隧道内完全切断痉挛收缩的幽门肌肉层,最后再用数个金属夹关闭隧道的开口。整个手术一气呵成,耗时仅30分钟,基本无出血。手术结果也较为理想,术后24小时患者便已可开放流质饮食,且无腹痛等不适症状。

  据悉,G-POEM(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是一种新兴的解决幽门梗阻或狭窄的微创手术,尤其是针对术后胃瘫、糖尿病胃轻瘫等患者有较好的效果,且手术时间短、术中痛苦感少。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