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成功实现第100例人体器官捐献
2016-05-11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
 摄影:

  5月4日,附属仁济医院第100例人体器官捐献成功实现,这也是全市第180例器官捐献。截至目前,仁济医院器官捐献数量占全市总量的55.6%,位居全市第一。

  第100例捐献者是来自福建的患儿明明,今年仅10岁。他因罹患恶性颅内肿瘤,多方辗转后来仁济就诊。但因病情复杂危重,虽经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仍旧无法挽回他的生命。5月4日,明明的病情突然恶化,经专家组鉴定,确定他已经处于脑死亡状态。明明的父母在悲痛之余,毅然决定捐献孩子的肝脏和双肾,去挽救那些苦苦等待器官移植手术的患儿,从而用另一种方式让他的生命得到延续。为了完成他们的心愿,仁济医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协调员就器官捐献的流程和理念对孩子的家长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经过慎重考虑后,明明的家长在《上海市器官捐献知情同意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姓名。随后,仁济医院OPO迅速启动了器官捐献的相关流程,并最终成功实现捐献。当天,明明的两个肾脏就分别移植给了两位终末期肾病患儿,帮助他们重获新生。

  仁济医院一贯重视器官捐献工作的开展和推进,捐赠例数始终处于全市第一、国内领先行列。2013年9月,该院首例、全市第二例器官捐献成功实现;2013年11月,全市首例儿童器官捐献在我院实现;2015年6月,全市第100例人体器官捐献在我院实现。在这些值得骄傲的成绩背后,OPO协调员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谈到OPO工作的心得和经验,协调员陈小松医师表示,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地方,是要让民众改变对“死亡”的认识,接受“脑死亡”的概念。他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家属甚至医护人员都对“脑死亡”缺乏正确认识,对“死亡”的判定标准依旧停留在“心跳呼吸停止”上,这也让许多原本有希望实现捐献的志愿者错过了最佳捐献时间。他希望,随着科普宣教的深入,能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正确认识和看待“死亡”这个概念,并加入到器官捐献行列中,让生命用另一种充满爱的方式得以延续。

  在仁济医院百例器官捐献实现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许多感人的故事。陈小松至今还记得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年幼的女儿因病救治无效被宣布“脑死亡”,她在悲痛之余不仅决定捐献出自己孩子所有可用的器官来帮助其他患儿,更向仁济医院肝移植患儿捐赠了12000元以帮助他们完成治疗。今年,这位可敬的母亲再次喜得贵子,她在喜悦之余,又向医院肝移植患儿捐赠了12000元善款,帮助这些患儿重获新生。她的善举,不仅感动了OPO的协调员和医护人员,更感动了无数患儿家属,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了器官捐献的伟大和崇高。

  据悉,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无绝对年龄限制,主要视捐献器官及组织的可用性而定。我国每年等待器官捐献的数量超过150万,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全世界需要紧急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数量与所捐献人体器官的数量比为20∶1,而我国每年仅有不到1%的患者能够获得器官移植的机会,器官资源严重短缺。开展器官捐献是挽救他人生命的崇高行为,期待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