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404/x_8e25080779.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404/x_b385080774.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404/x_8e25080779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404/x_b385080774_s.jpg 1 2
2014-04-21 浏览( 来源: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心理咨询中心 
 撰稿:缪青
 摄影:缪青
 

  4月15日下午,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邀请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精神卫生系副教授、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华,与7名专兼职咨询师共同经历了一次“巴林特小组”的体验式学习活动。

  “巴林特小组”是由精神病学家、心理分析师米歇尔·巴林特于1950年代创建的一种团体工作模式,最初用以培训全科医师,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医生对于医患关系的理解和思考。2006年起,“巴林特小组”进入中国,并逐渐在各级各类医院中得以应用;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也于2012年成立了“中国巴林特联盟”,每年定期举办“国际巴林特小组研讨会”。鉴于“巴林特小组”的日益普及,医学院学指委、心理咨询中心在2014年工作要点中,也将其列为“加强医学生人文情感培育,促进其更好地理解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的创新手段之一,并促成了本次“巴林特小组”体验式学习的开展。

  活动过程中,陈华首先简要介绍了“巴林特小组”的意义、组织与实施;之后,她以组长的身份邀请全体咨询师围坐成圈,从“案例报告”开始,一起感受了“巴林特小组”的全过程。虽然呈现的并不是医患关系案例,但有关校内心理咨询的议题还是引起了大家的专业共鸣,咨询师们在陈华的指导下采用“巴林特小组”式的提问与反馈,获得了看问题的不同视角,也发现了与来访者后续沟通的方法与形式。

  活动结束后,各位咨询师对“巴林特小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商讨着如何将其运用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医学人文教育中去。他们中的部分人还将进一步参加今年上半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医疗机构举办的“巴林特小组”工作坊、培训班,以期全面掌握“巴林特小组”的带领形式、拓展医学院心理工作的新路径。

  在本次活动前,心理咨询中心还对近期工作,特别是《大学生心理成长》、《生命关怀》两门选修课的授课情况进行了小结。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兼研究生党总支书记汤丽同时与会。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