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主持《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启动
2012-06-29 浏览( 来源:精神卫生中心 文/金友兰 
 撰稿:雷雨
 摄影:

  日前,新一轮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在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启动。此项由该院何燕玲教授主持的项目针对社区居民、慢性病患者群体、职业人群、中小学生以及学龄前儿童等重点人群为服务对象,并以抑郁、自杀、焦虑、睡眠、儿童心理创伤、小儿多动症等常见和重点的心理行为问题为干预目标。

  何燕玲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2006-2009年的居民“心身健康”调查中发现,本市市民每5人中有1人终身患过至少1种心理疾病或行为问题,平均每8个人中就有1人目前正存在某种心理行为问题。同时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15岁以上人口中各种心理疾患的总患病率高达15%左右,约3000万儿童和青少年受到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困扰。

  据了解,《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将在长宁和闵行设立两个示范点,培养一批具备基本心理问题识别和干预能力的心理卫生促进人员;制定一套面向不同人群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方案以及监测体系;搭建一个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专科机构为支撑,社区、校园、工作场所和卫生机构“点-线-面”全结合、面向全体大众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和心理健康促进体系。此举旨在通过试点,把既往以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为重点的精神卫生服务,逐渐辐射至全人群。

  该项目的实施为精神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规范心理保健服务和相关人力资源培养;推动社区和专业机构的资源整合和服务链接机制。届时,居民将可获得从心理问题的预防、识别、转诊、治疗到康复各种服务,促进心理健康。

  据专家介绍,该项目特点之一是涉及面广,从幼儿和学龄儿童的心灵创伤后干预和多动控制障碍的规范化治疗、青春期少年的自杀预防、在职人群的心理和睡眠问题、到社区人群和慢性病人群的焦虑抑郁筛查和干预,几乎跨越了各个年龄段人群和不同问题。第二个特点是重心下移。心理问题的发现和干预,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在当前精神科专业力量不足的形式下,项目将充分动用社区既有的人力资源,采用尽可能简单且有效的技术,使非专业人员在短期培训后即能掌握并运用,这是目前国际上群体心理健康指导和初步干预的趋势。第三个特点是不同人群各具特色和创新。例如,社区人群拟利用多媒体和电视网络开展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高危人群干预;慢性病人群将注重以人为本,把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也是精神卫生领域的发展潮流;以幼儿和少儿为对象,通过筛查和分级干预,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和监管体系,这在国内还是首次;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医-教综合干预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之后则进入了应用和完善期;而职场人群将首次作为重点人群,探索其常见的焦虑、抑郁、睡眠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机制及技术应用。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新生代表座谈会…
  学指委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学生工作第三季…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