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以下称生化细胞系)开展了全天“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在西院“小白楼”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开放实验室,揭开科学研究的神秘面纱,了解科学家如何从基因、细胞到小鼠研究人类疾病。今年是生化细胞系连续开展实验室开放日的第十二年,既往共举办过13场次活动。
当天,活动分为上下午进行。上午是面向幼儿园小朋友、中小学生的科普活动。包括科普讲座,也包括实验室参观和实践操作。系主任李兵教授向小小科学家们深入简出、幽默有趣地讲述了“科学家如何研究疾病”,高高举手的小男孩和边记笔记边讨论的小女孩聚精会神听着从基因到蛋白质、从登上太空的斑马鱼到年年更新却不长肿瘤的鹿角的学问。讲座过后,全系11个实验室的50多名志愿者师生带领青少年了解核酸检测、蛋白质电泳、扩增基因的细菌、形形色色的细胞、神奇的生物海鞘、疾病模型小鼠和小鼠的脑,中小学生们则以充满好奇的追问、灵巧的DNA双螺旋折纸、谨慎的微升液体吸取、欣喜的小鼠亲密接触感受科学的美妙和研究的趣味。1位初中同学从2019年开始第三次参加活动,从懵懂未知到不断提问,从观察小鼠到尾静脉注射,热爱生命科学的种子逐渐发芽,家长也表示活动让孩子亲近了科学,必将对成长产生有益的影响。
下午组织开展了“大中小教育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活动之“走进校园”。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童雪梅、基础教育合作办公室主任施瑾欢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近200位师生参加活动。从基因密码到细胞宇宙,从微观蛋白到组学图谱,从科普讲座到现场操作,当高中生们为疾病小鼠尝试静脉注射、当第一次看到显微镜下的小鼠脏器和神经纤维时,当他们可以探讨什么是疾病相关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什么是基因敲除动物和基因编辑技术,学生惊呼“科幻照进现实”。参观结束时,同学细细追问医生和科学家在学什么、做什么,当医师科学家也是答案、当科技进步和生物医学创新解析着健康和疾病时,未来展现眼前。
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是上海市科技节“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科学教育活动的开篇,也是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上海站)科普活动。青少年接触科学、热爱科学是科教兴国的战略,加强科普能力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生化细胞系师生将科普作为己任,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公众了解生命科学、热爱生命科学,让生命科学大门向未来敞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