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历史小说作家马伯庸做客交医分享近代医事
2024-11-11 浏览( 来源:团委 
 撰稿:吴芸
 摄影:吴芸

11月1日晚,中国当代历史小说作家马伯庸受邀做客医学院2024年“岁约”医学人文周启动仪式,并以《医术之外——闲谈中国近代医学往事》为题作专题分享。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文华,医学院院办、老干部处、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启动仪式。本次活动吸引了400余位师生参与,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活动伊始,赵文华致辞。他对马伯庸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医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医学人才,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兼修,成立了思政与人文教育教研部,将人文教育融入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他希望青年学子能够通过此次活动回归医学本源,探索医学灵魂,深刻感悟珍爱生命、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精神,在医学学习过程中,成为向上、向善、人文浓郁的人。

赵文华、医学院团委书记游佳琳和学生代表共同启动医学院2024年“岁约”医学人文周。作为医学院学联在医学院团委指导下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医学人文周聚焦社会与医学的热点话题,通过多元形式,将医学与社会、人文等领域有机结合,搭建沉浸式“第二课堂”医学人文教育平台,以期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今年系列活动以“生命周期”为主题,以时间为轴,将通过专题讲座、走访参观、征文出刊、辩论赛、舞台剧等形式共话“生命周期”中难忘而特别的医学故事,带领交医师生共同感受生命从婴儿到老年各阶段的独特魅力。

随后,马伯庸作专题分享。他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述方式、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独特的文学视角,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医学历史盛宴。他对长篇小说《大医》的创作灵感作详细介绍,分享了写作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医学发展的深刻感悟。马伯庸表示,《大医》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他对那个时代不为名利、救死扶伤的大医精神的致敬。在创作过程中,为确保撰写内容符合历史、真实可靠,马伯庸查阅大量出版于民国时期的医学书籍与相关资料,在档案文献中发现了很多妙趣横生的医学往事。分享过程中,他通过讲述小施耐德与他的“铁肺”的故事,展现了生命的顽强;通过展示钟世蕃与吴绍青的书信往来,讲述了先辈医者们济世救人的悲悯和大义;通过解放前《解放日报》上一则川口镇疫病的故事,展示了医师徐根竹与马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关心民情的防疫方式。马伯庸的讲述另辟蹊径,从小角色引出大历史,每一份资料文献背后都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代故事。

最后,马伯庸提到了《大医》书名取自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段话与传世的希伯克拉底誓言在内涵与精神上高度一致,展示了大医精神能够超越时间和文明不谋而合、相互辉映。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纷纷举手,热情提问,就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医者的职业精神、《大医》的创作心得和资料检索方式等方面向马伯庸老师求教。马老师耐心细致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与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

“岁约”医学人文周的启动与马伯庸专题分享会的成功举办,为交医师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医学历史的机会,也为交医学子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医学人文学习平台。未来,交医青年将不断提升医学素养,传承医学人文精神,弘扬大医精诚理念,努力成为有高尚医德、渊博知识、精湛医术、人文素养的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