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一带一路”全健康生物传感与健康医学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3-11-07 浏览( 来源:全球健康学院 
 撰稿:胡沁沁
 摄影:

  为促进生物传感技术在人类健康与医学中的发展,增进多学科、跨领域专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于11月2日顺利举办“一带一路”全健康生物传感与健康医学国际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生物传感与健康医学”为主题,采取线下参会、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邀请国内外一流青年学者,围绕生物传感、分子诊断、免疫分析和微纳技术及其在医学、环境、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展开交流讨论。全球健康学院副院长周晓农研究员为本次研讨会致欢迎辞,全球健康学院殷堃研究员、基础医学院王旭研究员担任本次大会主席,全球健康学院师生以及业内同仁一起参加了本次会议。  

山东师范大学李娜教授以《纳米诊疗探针的制备及应用》为题进行展示,介绍了课题组近些年在新型纳米探针的开发方面做的研究工作。福州大学唐点平教授作《免疫分析新方法和新技术》报告,介绍了免疫分析方法在肿瘤标志物检测、食品安全分析、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韩达研究员以《基于核酸计算的分子诊断》为题,总结了智能核酸工具在细胞分析与疾病诊断等方面的应用。浙江大学傅迎春教授作《畜禽疫病和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与仪器》报告,介绍了新型检测技术及大型机器人设备在食品安全与农业领域的应用。深圳大学陈小强教授以《响应性功能染料》为题,展示了课题组近期研究的多种功能染料。复旦大学方雪恩研究员作《微流控病原体诊断创新方法研究及应用》报告,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课题组开发的微流控装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黄琳副研究员以《材料器件增强质谱技术及疾病诊断》为题,详细介绍了质谱检测平台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丁显廷教授作《单细胞蛋白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报告,详细介绍了课题组开发的单细胞蛋白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谭骁天副研究员作《光微流免疫分析平台及指尖血中免疫反应标志物的定量分析》报告,介绍了用于微量样本中生物信息检测的超灵敏分子传感技术。上海交通大学王大力副教授以《无电荷聚合物介导的小核酸药物递送体系》为题,系统地展示了课题组开发的小核酸药物递送体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郭佳佳副研究员以《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与重大疾病精准诊疗》为题,介绍了纳米生物光子学和单分子荧光技术的开发及其在重大疾病精准诊疗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吕雪光研究员作《疫苗递送载体》报告,介绍了疫苗递送载体应用于传染病预防和肿瘤免疫治疗。

  会议最后,全球健康学院殷堃研究员对会议进行总结。“全健康”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它需要依赖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来实现。在过去的20年里,生物传感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在体外诊断策略、环境监测和食品检测方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生物传感技术已经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为全球健康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技术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它们简单、便携、快速和成本低廉,这进一步提高了它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消除了地域壁垒。这些技术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不同领域和部门之间的协作,有助于维护全人类的健康,促进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