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研途”青年党员朋辈分享会顺利举办
2021-05-08 浏览( 来源: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 
 撰稿:莫丞钧 杨小宝
 摄影:曹蕴璨

为更好地发挥优秀榜样的朋辈示范作用,引导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4月30日晚,“医路研途·迎接建党百年,共话医路担当”青年党员朋辈分享会于医学院懿德楼二楼报告厅顺利举办。交流会邀请了马宇航、龙雯、苏鑫裕、吴博四位优秀的青年党员,从自身经历体会出发,分享各自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的所思所行。近300名研究生参与活动,医学院研究生党总支、医学院团委相关老师及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出席。本次活动亦是“研途指南”辅导员工作室系列培训之一。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团委副书记、内分泌代谢科主治医师马宇航,与大家分享了“抗疫中的自我成长与蜕变”。疫情期间,他随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并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雷神山临时团支部书记。他将援鄂一线的工作点滴娓娓道来,也追古溯今讲述了新中国的抗疫历程,勉励大家“我们永远无法战胜死亡,我们只能为生而战,而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们每一个,都可以成为英雄”。

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团支部书记、隔离点疾控组组长龙雯,以“后疫情时代,我与疾控共成长”为题分享了疾控中心的日常工作和发展历程,以及她在工作中的挑战及成长。她认为,疫情给全国带来了磨难和打击,但是也将成为疾控系统的发展机遇。“我们与时代共发展,坚守自己的岗位,提升自我,当时代需要我们时,自然会迎来机遇”。

抗疫无小事,危难显担当。曾获评“家乡抗疫最美志愿者”的2019级新华医院儿科在读硕士研究生吴博,以“共克时艰抗疫时,青年党员显担当”为题,分享了在疫情隔离初期,他作为党员以及医学生,为家乡抗疫所做的贡献以及他的所想所得。“作为新青年,作为医学生,我们需要去继承前辈们的精神。我们应该结合党的精神和医学生的知识,要敢于冲在时代的最前沿,为人民发光发热。”

基础医学院解剖学与生理学系在站博士后苏鑫裕则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为题,从他自身的工作出发,分享了他在疫情期间的思想历程。他认为,科学工作者最要紧的是要有“科学精神”,即: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求真、求实、求新、求善;在认知方向上表现为专注、逻辑、理性、质疑;在行为性格上表现为好奇、进取、敢为、坚持。他还以爱国、奉献、求真、务实的“钱学森精神”为例,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当前的世界格局正面临转变,但是有风险就会有“机遇”,作为科学工作者,“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是最好的指路明灯。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上的讲话,建议医学研究生不仅要坚守“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更要落到实处,努力学习、耐住寂寞、坚守底线、大胆创新,实事求是,为国为民。

随后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就自身学习工作中的困惑,以及学长学姐们的经历进行了交流,大家感触良多,并获得了精心准备的书籍。通过活动,同学们从主讲人的言行中感受到了青年党员、医学生的职责与担当,体会到了新时代下的机遇,对未来学习工作的挑战充满了信心,将以更好的姿态迎接建党百年的到来。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