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奉献,我快乐”“我第一次帮病患找到了他丢失的医保卡”“高中毕业我想学医”…….聆听高中生们的肺腑之言,这些高中生的教师们、家长们无比欣慰。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耿绍宁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高中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会上坦言:“作为高考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将社会实践学时与高考报名资格接轨的本意是为了体现实践与育人相结合的人才选拔的新思路。虽然这是一个硬生生的指标,但是在仁济医院,这成了一项有温度的体验。作为已成立三年的社会实践市级基地,仁济医院与各高中共同努力为广大高中生在校园外营造一个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同时也对学生们如何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们在医院认真实践,从职业体验中获得了对未来人生道路的思考,从志愿服务中坚定了为社会奉献的信念。仁济医院在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正是我们设立这项活动的意义和初衷。” 8月25日,仁济医院2017年暑期高中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会成功举行。会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处长耿绍宁、上海市校外教育联合会秘书长邹竑、仁济医院党委副书记闵建颖、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谈黎明等领导为来自全市十所高中的25位优秀高中生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与会领导和嘉宾高度评价了仁济医院高中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情况,勉励同学们将实践收获带回到学习中,努力提升自己,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来自上海中学、交大附中等学校的校领导、学生社会实践负责老师和学生代表70余人参加会议。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和2017年上海新高考改革配套政策《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全市高中生志愿者服务不少于60学时,并与高考报名资格接轨。作为上海卫生系统唯一一家“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社会实践市级基地”,仁济医院2014年起为高中生开放了门诊导医、满意度测评、音乐表演、行政管理等一系列适合高中生参与的志愿服务岗位,并提供完善的志愿服务保障措施。在市教委、市校外联、塘桥街道区级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组织高中生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体验活动,充分体现了“实践与育人紧密结合”的高中生社会实践指导思想。其中,急救技能培训是仁济医院为高中生社会实践提供的一项特色活动,邀请我院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的老师详细讲解心肺复苏术、哈姆立克急救法的适用情况和操作手法,指导同学们在模拟人上进行实践操作。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同学们最终都通过考试取得了急救技能培训证书。这既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有急救能力的人才,也帮助同学们近距离了解医疗、认识医学、感悟医道,从而培育了仁爱之心,树立起从医志向。 更为贴心的是,“仁爱之家”志愿者工作部每周都定期开展两次学生志愿者服务分享会,让学生志愿者们互相交流志愿服务中的故事,分享自己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同时还围绕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医院门诊管理和就诊流程优化建言献策。仁济医院还定期在官网、院报、微信共享活动花絮,动态反映学生个性化发展状况。仁济医院党委副书记闵建颖表示,在教委、学校领导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仁济医院“仁爱之家”志愿者工作部为高中生培养创新精神、综合能力、社会责任提供优质、安全的社会实践平台;完善的实践流程和课程设置,也为有志于学医的孩子们提供了解医学文化、坚定理想信念的良好土壤。她相信,未来奋战在医疗一线的白衣战士中,会有今天这些孩子的身影。 据介绍,自2015年获批“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社会实践市级基地”以来,仁济医院已与全市十五所知名高中签署社会实践合作协议,已经接待各校实践学生500余人,并以完善的组织管理、丰富的实践岗位和多姿多彩的活动得到了高中生的一致好评。优秀志愿者代表、来自敬业中学学生顾淳瑜和上海中学学生王同尧在谈到在仁济医院参加高中生社会实践的感悟时均表示,“作为医院的志愿者,披上蓝马甲和胸前的号牌便意味着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没有像医生那样直接救死扶伤,但我们在这里真正学会了负责、关心和同情。这是课本上学不到的。无论是仁术济世的白色大褂,还是穿梭于人群之中的蓝色马甲,只要穿上,不管是一天,还是一时,亦或是仅是一刻,为了各自的使命而奋斗。”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有从医理想的学生加入到仁济医院高中生社会实践的行列中,在奉献爱心、提升自我的同时,也成为中国医学事业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和生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