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多个前所未有的奇迹。为全面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交大医学院走过的发展历程,围绕党的十九大和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主题主线和奋斗目标,在医学院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围绕医学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促进“双一流”建设等重点工作,更好地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医学院党委宣传部现推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栏目“四十人话四十年”。

本期访谈人物:护理学院执行院长 章雅青
1979年,章雅青考入上海市市北中学理科班,志愿是当一名医生。1981年,她如愿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一届六年制医学生。可是机缘巧合,1987年6月毕业后,她进入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高级护理系工作,从此走上了护理教育与管理岗位。31年的护理教育与管理工作,她见证了我国护理教育、护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作为从事过护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与博士后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执行院长章雅青教授,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
1993年9月,因刘浩清先生捐款资助瑞金医院建造了爱菊楼,在仁济医院临床锻炼了6年的章雅青,随高级护理系进入瑞金临床医学院/上海高级护理培训中心,全职开始了护理教育与管理工作。高级护理系就是如今的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的前身。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于1985年成立了高级护理系,为全国首批恢复护理本科教育的院系之一。

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章雅青回顾了护理学院33年来的办学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5-2002)主要是本科专业教育建设期。当时的师资队伍主要是由临床医生和护理大专毕业的教师组成,从五年制护理本科招生最艰难的时期到本科发展稳定期。这一时期,高护系的老师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研究,如护理临床实习带教教师评价体系研究、临床护理实习指导手册编写、护理系主干课程教学目标和题库研究、护理本科生社区护理教学的探索等。在章雅青的主持下,护理学院反复讨论论证护理本科“五改四”培养方案,2002年实行四年制护理本科招生计划。

第二阶段(2003-2010)主要是硕士教育建设期。自2003年起,护理学作为二级学科,开始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2004年10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在高级护理系的基础上成立了护理学院,并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一起由一套班子统一领导。2005年7月两校合并后,两所学院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这一时期,章雅青先后担任护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上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副校长。在2006-2009年期间,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了“高职211”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成为全国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提升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同时,她还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带教研究生,开展护理研究。
第三阶段(2011至今)主要是博士/博士后教育建设期。2010年,章雅青回到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担任执行院长,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的工作中。一方面,开展了本科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了PBL教学、OSCE考试及情景模拟教学、慕课等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开创性地开展“线上+线下”护理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推广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南通大学等护理学院。另一方面,2010年成为我国首批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的授予点之一,2011年成为我国首批护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4年培养师资博士后(首次培养了二名护理师资博士后)。2016年她获得医学院首个国社科面上项目。

章雅青欣喜地说:“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科在教育部第三、四轮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第5、6名。2015年获上海市高原学科建设项目,6年建设经费达到2000万,引进高端科研人才,完成‘护理百人计划’,不断提升了护理学科建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这是护理学院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护理教育事业走向更好明天的有力支撑。很高兴能生逢其时,全程参与了开创之路,也很期待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