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领衔的新药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CO上发表
2018-03-14 浏览( 来源:胸科医院 
 撰稿:
 摄影:

  3月13日,由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陆舜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官方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评价呋喹替尼联合最佳支持治疗在二线标准化疗失败的晚期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MulticenterPhase II Study of Fruquintinib After Two Prior Chemotherapy Regimens in Chinese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影响因子(IF)为24.008。陆舜教授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胸科医院一贯以来高度重视临床研究,近年来更大力支持临床开展多种形式的具有临床转化价值的研究项目。陆舜教授此次研究成果的发表展现了该院在肺癌药物临床研究中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标志着医院临床科研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呋喹替尼是由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抗肿瘤血管药物,在肠癌等多种肿瘤治疗中均有运用,而在晚期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是首次进行研究。针对晚期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三线化疗没有标准治疗方案,该研究通过比较呋喹替尼联合最佳支持与安慰剂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评价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生存期以及安全性和耐受性,以发现呋喹替尼对于多线治疗失败的终末期肿瘤患者明显的初步疗效和获益可能。

  本项临床研究共随机入组了12家中心91名患者,其中61名接受呋喹替尼治疗,30名接受安慰剂治疗。呋喹替尼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8个月,安慰剂组为1.1月。呋喹替尼组3个月、6个月的生存率为90.2%、67.2%,安慰剂组分别为73.3%、58.8%。研究结果表明呋喹替尼在晚期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安全有效。这一成果为三线化疗没有标准方案的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药物治疗选择。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