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马德秀率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研组一行17人,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行“医学生物技术的临床转化与规范”专题调研,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张喆人、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肖堃涛、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孙大麟、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赵丹丹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张喆人主持。 会上,校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致欢迎辞,副校长、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陈国强作医学院工作报告,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作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建设情况报告。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苏冰作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介绍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首先代表医学院,对马德秀副主任及调研组专家一行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对各位领导和专家长期以来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感谢。他表示,十二年以来,交大医学院充分发挥“部市共建”和“部部共建”的体制机制优势,始终坚持“两个遵循”,不断加强深度融合,整体实力跃居全国医学院校第一方阵前列,办学模式受到全国各地医学院校的广泛关注。交大医学院将以此次专题调研为宝贵契机,更加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加强基础与临床之间的交叉协同,整合丰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资源,释放创新要素活力,打造大平台,组建大团队,产生大成果,不断推动临床医学和转化医学的快速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院士汇报了交大医学院改革发展概况。在汇报中,他总结了交大医学院发展的“黄金十二年”,同时也提出了继续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突破发展瓶颈的紧迫性,加深学科内涵建设、激发发展新动力的重要性,以及提高临床研究能力、促进临床成果转化的必要性。为此,交大医学院为了进一步促进基础和临床的整合,通过“学术特区”“双百人队伍”“临床多中心”等建设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同时,期望通过专题调研契机,能够进一步明确方向,形成合力,继续推动交大医学院更好更快地发展。 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院士汇报了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的建设情况。作为首个以综合治疗为主要方向的国家级转化医学中心,转化医学大设施将于2019年投入试运行。该中心依托上海医学教育、科研和诊疗机构的多学科优势,整合社区健康网络和医联网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化、规模化、集成化建设,开展从临床实践到基础研究、医药产品和技术开发再回到临床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转化医学研究,从而真正建立起新型高效的转化医学体系。 专题调研组成员与参会的领导和专家就医学教育特殊性、临床研究的重要性、临床研究转化的瓶颈问题、医学生物新技术准入制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吴皓、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刘颖斌、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苏冰等对相关具体问题进行了回应。 马德秀副主任对交大医学院近年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成就给与了充分肯定。她指出,医学生物技术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正在加速向应用领域渗透,在革命性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健康问题方面展现出了巨大前景。她强调,医学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医学院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希望交大医学院能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进一步整合基础与临床,进一步促进医工、医理交叉,紧紧抓住时代发展脉搏,不失机遇、与时俱进、勇于担当,为国家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